请问下,研发公司偏差流程是在小试放大阶段还是工艺验证批呢?大家有没有在研发申报阶段引入偏差管理呢?
工艺验证

请问下,研发公司偏差流程是在小试放大阶段还是工艺验证批呢?大家有没有在研发申报阶段引入偏差管理呢?

2022-03-29 14:01 匿名     
4个回答

我在研发工作二十年,从事研发质量管理也有十多年了。刚做研发QA的时候,国内可能大部分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研发QA概念。

可能识林比较偏爱,有理有据的回答。但是我还是觉得有必要说一下这个问题,毕竟选择满意答案的这个答案并没有准确回答提问者的疑问,可能提问者,也没有很好的理解这个问题。

分析:

按照现在的管理理念,那么至少应该做到ICH Q10所说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也就是说研发阶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而很多商业化的QA和管理者,或多或少的认为,只要是研发阶段的,都是研发部门的事情。毕竟对于商业化来说,明确的质量标准,工艺规程和管理要求,以及相对成熟的质量体系。他们对于研发阶段的那种变动和灵活性,是非常不适应的。当然还有整个公司的管理理念问题,并没有把研发阶段的项目,纳入到他们的管理范畴,也未纳入到他们的绩效考核当中。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工艺验证阶段的工艺验证批,按照现在的普遍认识,需要按照GMP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毕竟这个时候,通常是需要准备NDA或者ANDA,BE等的工作。因此这个时候的偏差,应该是按照GMP的管理要求进行了。那么可能有的人为,还是研发阶段呀,并没有正式上市呢。对,所以我们工厂在完善质量体系的时候,需要把这块短板补齐。

那么怎么补齐呢,通常是要结合技术转移(TT)来进行操作,规定TT到商业化上市前,这段的偏差管理该如何管理。这个时候的灵活度,要高于工艺验证前的研发阶段。而且不适合由研发部门进行这个阶段的偏差管理,理由是风险在于工厂,而不是研发部门。

接着,工艺验证前的偏差,通常我们要规定起点是什么时候,我个人的建议是从项目正式立项即开始了。只不过在研发小试阶段,这个时候的偏差是研发的固有特性,只要记录在原始记录当中即可,进行必要的总结(调查)即可。

小试工艺确定之后,那么需要进行中试研究和中试生产,当然现在监管方的建议这个时候,为了区别商业化生产,建议采用“制备”而不是生产。那么中试研究阶段的后面,即我们已经有初步的工艺规程(草案),其实这个时候,有的企业,在小试结束后,就有一个初步的工艺规程,我个人觉得尚早,能够有清晰的,也是可以的,只是必要性不强。那么就会有一个简易的偏差流程,毕竟已经有相应的管理措施了。如果再说稍微晚点,中试制备阶段,进行管理,我觉得是也是可以的,前面的和小试阶段一样的管理。

如果比如进入IND了,这个时候的偏差,已经是非常明确了,毕竟这个时候,临床阶段需要进行DSUR,如果是API,需要进行年报,这些偏差需要管理起来。而且严格程度上,建议更进一步,当然流程上可以与前面的没有区别。

上面主要是讲制剂产品的研发,那么如果是API,可以和制剂类似。只不过API尤其特殊性,单独申报和关联申报,还有有些区别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只要进行了工艺验证,还是建议采用严格的GMP的偏差管理。

小结

小试(实验记录中体现)、注册申报前的中试及放大(简易及恰当严格的流程及管理)、早期临床(稍微严格的流程及管理,可以和前一阶段合并)、包括工艺验证的关键临床阶段(GMP或者基本按照GMP要求管理)。关键阶段由工厂管理(即应该进行TT),其他由研发部门管理。当然,为了便于管理,干脆IND之后到非关键临床由研发管理,关键临床及工艺验证由工厂管理。相应的偏差管理,也分这两段。

具体怎么设计,需要通过制定SOP来明确下来,如果这个确定了,那么相应的变更、OOS、异常等,也就是类似的思路和处理办法。

结论研发阶段需要引入偏差管理流程,并且根据情况进行分级管理。

仅供参考。

2022-04-15 19:19 牧魂     

首先,需要明确偏差的定义,识林主题词:偏差

偏差(Deviation),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情况。

这里指的“标准”指制药企业为实现药品质量而建立的各种技术标准,包括但不局限于物料的分析检验标准。技术标准可以体现为各种文件形式,可以直接是程序文件的一部分,可以是独立的技术标准文件,也可以体现为受控模版或其它适当的形式。

这里指的程序(指导文件,instruction)指广义“生产”(Manufacturing)活动的程序文件,偏离非“生产” (Production) 类的程序(例如仓储程序和试验室程序)也完全可能导致对产品质量的不良影响。一般而言,偏离分析检验标准的情况通过OOS系统进行管理,偏离“生产” (Manufacturing) 的程序文件和其它技术标准的情况通过偏差系统进行管理。“偏差”定义的核心是“偏离”,GMP没有区分偏离程度的大小。所有偏离程序或标准的情况都属于偏差的范畴。如果企业在程序中,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正常情况及其预先确定的操作方法进行了描述,则此种情况的出现就应视为正常操作的一部分。药品GMP指南 质量管理体系 4.2 偏差管理[1]

偏差的管理不应该一刀切,应该考虑拟管理的活动是否适合用偏差流程处理。在研究过程中,未形成标准或指导文件前,建议采取灵活的方式记录和调查异常情况,其结果作为研发记录或知识进行管理。

2022-03-31 09:16 子音     

1. 研发公司需要建立有偏差的管理流程,这个和产品在什么阶段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个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2.因为偏差调查的目的不同,所以在产品的不同阶段,偏差调查的内容或者流程可以不同。例如:在小试阶段,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偏差的调查重点可能更多是在小试过程中,有无出现异常,而非小试为什么会失败!但是进入到工艺验证后,失败的原因就必须调查清楚。偏差的流程可以在小试阶段有简化流程,但是不能没有! 

2022-03-29 17:37 帅哥非     

回答:

小试放大还处于工艺摸索阶段,可以只对相关的偏离或异常事件进行记录,可以简单的调查并能有相关的记录,如果体系比较好的话,可以以异常事件的管理流程,也或者在相关记录本上进行备注。工艺验证批属于申报批,应满足GMP的相关要求,建议进入偏差管理体系,这个是注册核查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

2022-03-29 23:28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