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实验为什么有机相用到了甲醇和乙腈,而不是只用一种有机相?
分析方法其他
2025-02-20 14:33 识林-树苗     
2个回答

1. 调节选择性

  • 分离机制差异:乙腈和甲醇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混合使用可改变溶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平衡,从而调整色谱峰的选择性。

  • 案例:某些极性相近的化合物在纯乙腈中无法分离,但加入甲醇后可能通过氢键或偶极作用改变保留行为,提高分离度。

2. 优化峰形和灵敏度

  • 减少拖尾:甲醇的质子溶剂性质可抑制酸性或碱性化合物的离子化,减少峰拖尾(例如蛋白质或多肽分析)。

  • 质谱兼容性:乙腈的离子化效率通常高于甲醇,但在某些情况下,混合溶剂可改善电喷雾离子化(ESI)的效率(如乙腈:甲醇=50:50)。

3. 平衡洗脱能力和系统压力

  • 高洗脱能力 + 低黏度:乙腈的强洗脱能力可缩短分析时间,但其低黏度可能无法有效控制柱压;加入甲醇可适当增加黏度,避免超高压系统(如UHPLC)的柱压过高。

  • 案例:梯度洗脱中,起始高乙腈比例快速洗脱非极性组分,后续增加甲醇比例以平衡柱压和分离效果。

4. 方法开发的灵活性

  • 筛选条件:在方法开发阶段,混合溶剂可快速探索不同选择性,节省优化时间。

  • 兼容复杂样品:对于含多种极性成分的样品(如天然产物提取物),混合溶剂可提供更宽的极性覆盖范围。

5. 经济性和安全性

  • 成本控制:乙腈价格较高,混合使用可降低溶剂消耗成本。

  • 毒性管理:减少乙腈比例可降低实验人员的健康风险

2025-02-22 14:59 不住     

可能以下四种原因

溶解解性差异

  • 甲醇:具有一定的极性,能够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对于一些极性较大的化合物有较好的溶解性。例如,它可以很好地溶解糖类、氨基酸等极性有机物。
  • 乙腈:极性也较强,但其对一些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的溶解性可能比甲醇更好。比如在溶解一些芳香烃类化合物时,乙腈的溶解效果可能更优。通过将两者混合使用,可以扩大对样品的溶解范围,确保复杂样品中的各种成分都能充分溶解,为后续的分析或反应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洗脱能力不同

  • 甲醇:在反相色谱中,甲醇的洗脱能力相对较弱。其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它在洗脱一些保留较强的物质时,速度相对较慢。
  • 乙腈:洗脱能力比甲醇强,能够更快地将一些在固定相上保留较强的化合物洗脱下来。在分离复杂混合物时,单一的甲醇或乙腈可能无法实现理想的分离效果。通过调整甲醇和乙腈的比例,可以精确地调节洗脱强度,使不同极性的化合物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被洗脱出来,从而达到良好的分离目的。

色谱行为有别

  • 甲醇:在紫外检测器波长低于 210nm 时,甲醇会有较强的紫外吸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背景干扰,影响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 乙腈:具有较低的紫外截止波长,在 200nm 左右仍有较好的透光性,背景干扰相对较小。在需要高灵敏度检测或在短波长下进行检测的实验中,乙腈的这一特性使其具有明显优势。但乙腈在某些色谱柱上可能会导致峰形展宽等问题,而甲醇有时能提供更好的峰形。因此,根据具体的检测需求和色谱柱特性,选择甲醇和乙腈的混合使用,可以综合利用它们的优点,避免各自的缺点,获得更好的色谱分析效果。

成本和安全性因素

2025-02-20 19:22 漆白雪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