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周末杂谈】战争与“多、快、好”(没有“省”)
出自识林
2022-03-06
二战中青霉素研制成功和美国内战中诞生“虚假宣称法”的故事
战争是解决争端的极端手段,可导致家破人亡。在人们面临存亡的极端时期,有些平时难办的事就可能好办一些了。下面的两则故事绝非为战争辩护,只是代表着战争所带来的一些非预期的副产品。
1928年,苏格兰科学家Alexander Fleming发现青霉素具有抗菌作用,但直到1941年夏天,其制备还停留在实验室规模,临床疗效待确认,且并未成为上市产品。为给战时的军队提供大量纯化、质量可靠的青霉素,加速产品研制,英美政府、学术界和药业密切合作。政府用各种方式鼓励各方最大程度地免费分享最新的科技进展,确保所有工厂都用最新最好的配方和工艺生产。政府购买了涵盖主要生产工艺的32个专利,供大家分享。默沙东、施贵宝、辉瑞、礼来、雅培等药企签订了信息和样品共享协议。到1945年1月,美国青霉素的产能已达每月4百万支,最大的发酵罐已近4万升。此外,在青霉素临床试验和生产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对1962年《美国药品法》的修订起了重要的作用,该修订奠定了药品监管基于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由于战时产品成本非考虑因素,这则青霉素的故事,体现的是产品研制“多、快”,谈不上“省”。
下则故事是关于产品质量“好”的。尽管这个例子当初不是直接关乎药品的,但今天却与药品很相关。
1861-1865年美国内战期间,联邦政府急需大量的物资,萝卜快了不洗泥。缺德商人趁机发国难财,以次充好卖给政府军需物资,例如:老马和病马,用纸壳而非皮做的靴子,有虫洞的毯子及变质的食品等。更有甚者,有时打开枪支和弹药箱时,会发现里面装的是木屑。这种行径很快就引起了众怒。政府旋即在1863年立了“虚假宣称法”(False Claim Act,FCA),用以严惩欺骗政府的供货行为。
该法采用了一个特殊的机制,qui tam,是拉丁文,可译为“分享罚金的举报”,目的是鼓励知晓商人欺骗政府内情的非政府人员向法院举报。若是法院判定商人有罪并处以罚金,则举报人将分享罚金的一半,50%,这可是不得了的一笔钱!过去的一百多年间,“虚假宣称法”几经修订,多与战争和备战有关,举报人分享的比例有所升降,目前的比例是15-30%,视举报人的具体贡献而定。请注意,“虚假宣称法”的诉讼,可以有刑法和民法两部分。举报人分享的只是民法判罚的部分。
现举两个近年来与药品质量相关的GMP违规的例子。
一是2010年,英国药企葛兰素史可(GSK)认罪其在波多黎各的药厂GMP违规,向政府缴纳罚金7.5亿美元,其中包括刑法部分1.5亿美元和民法部分6亿美元。举报人Cheryl Eckard,前GSK药厂质量经理,分得罚金0.96亿美元,占民法部分的16%。二是2013年,印度药企Ranbaxy认罪其在印度的药厂GMP违规,向政府缴纳罚金5亿美元,其中包括刑法部分1.5亿美元和民法部分3.5亿美元。举报人Dinesh Thakur,前Ranbaxy高管,分得罚金0.49亿美元,占民法部分的14%。
也许有人会问,GMP违规与“虚假宣称法”有何关系?按照美国“药品法”,GMP违规情况下生产的药品是掺杂(adulterated)品,不能认为满足标签上标明的疗效,卖这样的药就是虚假宣称卖药。
“虚假宣称法”并非为药品而立,但对药品尤其奏效。普通消费品,例如苹果手机,买卖是消费者与苹果公司间的事,与政府关系不大。但药品则不同,因为美国药品销售的近50%是由政府医保支付的。药品质量差,政府理应过问,且在“分享罚金的举报”机制的重金悬赏下,不乏志士相助。
凡事都要一分为二。战争可以带来“多、快、好”,但也可导致“不省”。美国内战的副产品之一就是政府为筹款打仗,首次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一旦手握新的财源,撒手就难了,毕竟花他人的钱办自己想办的事,划得来。虽然当时说征收个人所得税是战时的临时措施,而且战后也确实取消了一阵子,但后来找借口又开始收了。而且越收越多,从内战时期3%的税率,到今天多少倍于此的税率。
作者:榆木疙瘩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 admin@shilinx.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