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杂谈】新年的愿望
出自识林
【周末杂谈】新年的愿望
笔记 2025-01-05 快乐(pleasure),喜悦(joy)和幸福(happiness) 年初是抱有美好愿望的时候。一早起来,读到一篇讲pleasure(快乐)与joy(喜悦)的文章。上网一查,发现还有关于快乐,喜悦与幸福(happiness)的更全面深入的讨论。 简言之:快乐是一时的快乐感觉。喜悦是持久些的快乐感觉,通常源于某重要事件或成就。幸福则是长期、满意的感觉状态。例如:见到好友而感到快乐,考上大学而感到喜悦,为有美满的家庭和工作而感到幸福。这里强调的三者之间相对细微的差异,尽管三者间是有不少重叠的。 具体到药业,具体到新年的美好愿望,从快乐、喜悦和幸福三个层面上看,笔者说几句。 先说快乐
笔者常问海归们:在国外大厂干一辈子,都难做出新药,在国内短短几年,为何就能出产品线,甚至还是多赛道?高招在哪?是人杰、地灵、还是逢时?坦率地说,很少(但的确有)令笔者眼前一亮、鼓舞人心的回答。 再说喜悦
两天前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有这样一段话:“积极向公众传播准确、全面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信息”。对创新药来说,药监局批准的新药标签和说明书,是最准确和全面的用药信息。缺了它,医生和患者只能听企业一面之词,社会监督就难以奏效,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就会打折扣。
新药新在疗效上、用药上。药品推广人员中,有多大的比例(小于5%?)能与医生在用药专业知识上对话?有多大的比例(小于10%)有兴趣(仅仅是有兴趣,还谈不上付之于行动)不断学习最新的用药知识?靠这样的人推广新药,怎能改善医生、社会和政府对药品、药企、甚至药业的信任?
药品的研制是有成本的,容易理解。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药品的质量保障(质量与质量保障,不是一回事)也是有成本的,但这点往往被轻视。药品质量原则上是可以检测的,当然是统计意义上的。但药品的质量保障,就难说了。对药品集采价格与质量保障底线间的“距离”开展深入、系统性的研究,而不是只靠举例,可能有助于政府决策。 最后说幸福
药业是非常专业、多方融合的领域,其中药的专业化是关键。专业化不是专家化。美国FDA没有诺奖获得者,也鲜有院士,但很专业,是药业发展纲举目张的纲。一旦我国药监局开始得到类似的重视了,良好生态环境就有望了,幸福感也就随之而来了。 作者:榆木疙瘩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适用岗位及工作建议:
文件适用范围: 文件要点总结: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