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杂谈】质量负责人的优良品质
出自识林
【周末杂谈】质量负责人的优良品质
笔记 2023-11-19 王刚在君实的成功表明:知对错、懂科学、有干劲,就有可能成功 君实的PD1获批FDA后,业界赞声一片。在药品生产质量领域,对君实质量负责人王刚博士更是多有报道。本文也想蹭个热闹,说点感想。 质量是产品功效可靠性的量度。药品的功效难以先验,只能靠破坏性的抽查,且往往是样本量极小,统计意义低的抽查,所以是个信任的问题。 信任分两方面。一是对产品工艺、设备设施、管理体系的信任,二是对人的信任。后者首先是对质量负责人的信任,因为其它质量人员都是他招聘、培训和管理的。对质量负责人的信任,也分两方面。一是做人的诚信,二是做事的能力。 我国药品全球化进程中的挑战之一是赢得外界对质量人员,尤其是对质量负责人的信任。信任是重词,一般慎用,例如FDA难得公开说不信任谁。但与FDA打交的人恐怕都知道,这是他们心中犯嘀咕的。坦率地说,外界对我国药品质量的认可度不高。因而,对质量负责人的信任就更为重要。信任的基础,其实就是国际水平、甚至更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 王刚博士就是这样一位值得信任的质量负责人。 熟悉王刚的人,无不钦佩他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本文只想就其专业能力,分享几点观察。 世上是有多少家药企的质量负责人具有博士学位?FDA的GMP检查员又有多少有博士学位?寥寥无几。不仅是有博士学位,王刚还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做过大学助理教授,专门研究细胞生物学。但出于家庭原因,放弃学术发展路径,入职FDA。从科学角度看,这算是往下走了个台阶。 基于他的科学功底、及从前在FDA的生物中心从事质量(CMC, 即chemistry、manufacturing和control)审评和GMP检查的综合工作,王刚对GMP的认知是基于产品和工艺的,因而是科学深入的。毕竟GMP的作用是保障注册承诺的CMC可以在日常生产中得到执行。 在风险管理方面,王刚曾有这样一段经历。有次在与企业交谈时,那时他还在美国FDA供职,企业说他们经过风险评估,决定跳过质量管理的一个步骤。王刚问,风险评估是否是基于客观数据?企业回答:不是,是基于主观判断。王刚指出:风险不是判断出来的,是实际做出来的。因为做过,有了数据,以后才有可能基于数据来评估做与不做某步骤的风险。 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王刚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做FDA的GMP检查时,指出企业的无菌操作规程上有漏洞。第二天早上,质量负责人骄傲地报告,说昨天连夜修改了SOP,补上了漏洞。王刚惊讶地说:昨天我发现的是无菌操作的个性问题,你刚才的话表明你们的质量管理体系整体上有问题,这是严重得多的问题。SOP的修订耗时耗力,往往需要多部门的协作,需要做实验、分析结果、讨论,需要层层审批,需要遵守SOP修改本身的SOP。怎可能是一夜而就的事? 王刚的职业生涯,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术单位和政府机构供职的,并无多少企业实操经验。在FDA从事审评和检查质量工作,只需知道对错及道理便可。但企业还需要知道,在各种现实约束下,如何做到对,如何避免错。这个要求就高了,并非所有人都顺利转型。王刚在君实的成功表明:知对错、懂科学、有干劲,就有可能成功。 榆木疙瘩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适用范围: 文件要点总结: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