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读《2023年度药品审评报告》
出自识林
2024-02-06
相较于去年直到9月才发布年度审评报告,今年2月4日,CDE就发布了《2023年度药品审评报告》,针对2023年药品注册审批做出了分析。
该报告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读者可登录识林阅读。下文摘取报告的要点,帮助大家更加全面地理解报告,进而对2023年中国药品注册审评工作和成果,乃至整个中国药品市场的动态,形成自己的认知。
整体成绩:申请和审结均增长
注册受理情况:
2023年,CDE受理注册申请总量18503件,同比增加35.84%,其中需要技术审评的注册申请13153件(13144 件药品,9 件药械组合),同比增加41.41%,增量为近5年最高(2019-2023年)。
审结情况:
2023年,CDE审结注册申请共15713件,同比增加28.80%,其中需要技术审评的注册申请10642件,同比增加25.75%。
具体分析
注册受理情况:
以药品类型统计:2023年受理的需技术审评的13144件注册申请中(不包括9件药械组合),化学药品(9813件)占注册申请总量74.66%,同比增加39.11%,中药注册申请(1163件)同比增加176.25%,生物制品(2168件)同比增加19.12%。而2022年,化学药品同比增加仅3.92%,中药和生物制品更是分别同比减少5.18%和8.95%。
以注册申请类别统计(需技术审评):IND、验证性临床试验申请、NDA(同名同方药、化学仿制药)、ANDA、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和再注册,均较2022年有所增长。
类型
| 2022年
| 2023年
|
受理量
| 同比变化率
| 受理量
| 同比变化率
|
IND
| 2244
| -6.97%
| 2997
| +33.56%
|
验证性临床试验申请
| 128
| +80.28%
| 170
| +32.81%
|
NDA
| 334
| -14.14%
| 470
| +40.72%
|
ANDA
| 2317
| +29.37%
| 3852
| +66.25%
|
一致性评价
| 835
| -8.04%
| 1006
| +20.48%
|
补充申请
| 3020
| -8.01%
| 4115
| +36.26%
|
再注册
| 417
| +10.61%
| 534
| +28.06%
|
进一步分析需要技术审评NDA受理量的分类情况,可以发现,较2022年,化学药增加了60件,同比增加31.75%,而中药和生物制品在经历了2022年的平台期后,分别增加了12件(同比增加85.71%)和64件(同比增加54.70%)。
审结情况:
以药品类型统计:中药注册申请 878 件,同比增加 131.05%;化学药品注册申请 7725件,同比增加 24.88%,占全部需技术审评审结量的 72.59%;生物制品注册申请 2030 件 ,同比增加 7.41%;药械组合注册申请 9 件。
以注册申请类别统计(需技术审评):2023 年审结 IND 2724 件,同比增加 18.43%;验证性临床试验申请 168 件,同比增加 22.63%;NDA 427 件,同比增加 26.71%;ANDA 2241 件,同比增加 60.76%;一致性评价申请 990件,同比增加 7.26%;补充申请 3541 件,同比增加 20.03%;境外生产药品再注册申请 538 件,同比增加 29.95%。
中国创新药NDA批准在经历2022年的下降后,2023年迎来增长,创新中药 IND 45件,同比增长 50.00%;创新化学药品 NDA 38 件,同比增加 123.53%;创新生物制品(预防用和治疗用)NDA 22件,同比增长100.00%。此外批准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的原研药品(化学药品 5.1类、生物制品 3.1 类)86个品种,其中 62个为新批准上市,包括1个纳入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内的品种,24个为新增适应症。
从治疗领域看,中药NDA主要是消化药物,化药和生物制品NDA仍主要集中在抗肿瘤领域,去年在化学药品领域仅次于抗肿瘤药的是抗感染类,23年随着新冠疫情的缓解,已经排在化学药品治疗领域的第4名。
服务患者的审评
2023 年,药审中心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审评效率,加快药品审评速度,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用药选择。
批准上市 1 类创新药 40个品种,其中 9个品种(22.5%)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上市,13个品种(32.5%)为附条件批准上市,8个品种(20%)在临床研究阶段纳入了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4个新冠治疗药物(10%)通过特别审批程序批准上市。
批准罕见病用药 45个品种(未包括化药 4 类罕见病用药),其中 15个品种(33.3%)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得以加快上市,1个附条件批准上市。
批准儿童用药产品 92个品种,包含 72个上市许可申请,其中 26个品种(28%)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得以加快上市;另批准 20个品种扩展儿童适应症,让更多儿童患者和千万家庭从中受益。
批准 CAR-T 细胞治疗产品 3个,包括附条件批准伊基奥仑赛注射液、纳基奥仑赛注射液上市,附条件批准阿基仑赛注射液增加新适应症。
批准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的原研药品(化学药品 5.1 类、生物制品 3.1 类)86个品种,其中 62个为新批准上市,包括 1个纳入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内的品种,24个为新增适应症。
批准化学仿制药上市申请 1815 件,其中首仿品种 246个,有效满足了临床患者对高质量仿制药的需求。
完善审评标准
中国药审中心在完善审评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23年共制修订指导原则74个,新发布60个,累计技术指导原则达482个,主要包括:
1. 国际技术标准融合:
- 加快放射性治疗药物和细胞及基因治疗技术评价体系的完善,发布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 中医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发布基于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指导原则,加快中药特点的疗效评价审评标准体系建设。
- 特殊群体用药需求:加快儿童用药研发进程,解决特殊群体用药问题,提高药物研发评价体系覆盖率。
这些措施旨在提高中国药物审评的国际化水平,加快新药研发与上市进程,满足公众及特殊群体的用药需求,同时推动创新药物和中医药的研发与评价。
作者:识林-木兰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岗位必读建议: - QA:确保质量控制符合指导原则要求。
- 注册:了解注册要求,确保申报材料的合规性。
- 研发:遵循药学研究技术要求进行产品开发。
- 临床:在临床试验设计中考虑药学研究的要求。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品仿制药溶液型滴眼剂,主要针对化学药品的仿制药,由中国药监局发布,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 文件要点总结: - 处方工艺研究要点:强调仿制药活性成分浓度与参比制剂一致,辅料种类和用量应相似,且需证明不同不影响产品质量属性。
- 生产工艺验证:规定了无菌工艺验证和生产工艺验证的具体要求,包括除菌过滤系统验证和包装系统密封性验证。
- 原辅包质量控制:原料药、辅料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符合相关标准,进行充分的质量研究与评估。
- 质量研究与控制:要求进行全面的质量对比研究,包括pH、渗透压摩尔浓度、杂质谱等,确保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
- 稳定性研究技术要求:滴眼剂稳定性研究应涵盖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易变项目,确保稳定性不低于参比制剂。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指南: - 研发:应深入理解原料药和制剂的药学研究要求,确保研发过程符合指南规定。
- QA:需监控研发和生产过程,确保质量控制符合指南中的药学共性问题和技术要求。
- 注册:在准备注册文件时,需参照本指南确保所提交资料的完整性和合规性。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的Ⅲ期临床试验前药学研究,包括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控制、杂质研究等,由中国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主要面向Biotech、大型药企及跨国药企。 文件要点总结: - 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强调申请人应在Ⅱ期临床试验结束或Ⅲ期临床试验前与审评机构进行沟通,以解决药学关键问题。
- 起始原料的合理选择:要求申请人根据ICH Q11指南合理选择起始原料,并与审评机构讨论其合理性。
- 杂质研究与控制:强调原料药和制剂中潜在杂质的分析、控制策略,以及对超过鉴定限的杂质进行归属鉴别。
- 晶型控制:指出原料药晶型研究的必要性,包括晶型筛选、稳定性及结晶工艺控制。
- 质量标准的完善:要求申请人在Ⅲ期临床试验中继续完善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标准,包括质控项目的全面性和变更研究。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QA:确保理解连续制造的控制策略和质量标准,以符合监管要求。
- 生产:掌握连续制造工艺的动态特性和过程监测技术,以优化生产流程。
- 研发:在开发阶段考虑连续制造工艺的可行性和控制策略。
- 注册:熟悉申报资料要求,确保注册文件符合指导原则。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口服固体制剂的连续制造技术,包括原料药和制剂,主要针对创新药和仿制药。适用于中国药品监管部门,适用于大型药企、Biotech公司以及CRO和CDMO等企业。 文件要点总结: - 连续制造概述:强调连续制造与传统批生产的区别,以及其在提高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方面的优势。
- 控制策略制定:明确了连续制造中控制策略的重要性,包括过程动态、物料特性研究和控制、过程监测和控制等要素。
- 工艺验证与稳定性研究:指出了连续制造工艺验证和稳定性研究的要求,与ICH Q8和ICH Q13保持一致。
- 批量变更管理:特别强调了在连续制造中批量变更的管理,包括不改变和可能改变质量流量的变更。
- 药品质量体系:强调了在连续制造中建立和维护药品质量体系的重要性,以及物料可追溯性和分流策略。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指南: - 研发:应深入理解复方药物的组方合理性,确保药物组合具有明确的临床优势。
- 临床:需根据指导原则设计临床试验,确保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注册:在提交注册资料时,需确保包含充分的临床证据,证明复方药物的临床优势。
适用范围: 本文主要适用于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的复方药物开发,特别针对已知活性成分的复方药物。不适用于中药复方药物、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组成的复方药物,以及含有未知新活性成分的复方药物。 文件要点总结: - 临床优势证明:复方药物必须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如提高疗效、改善安全性或依从性。
- 组方合理性:复方药物的组方应基于各单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鼓励无治疗相关性的活性成分组合。
- 临床证据要求:申报上市需提供充分的PK、PD和疗效/安全性研究数据,证明复方药物的临床优势。
- 临床试验设计:根据目标治疗人群(加载治疗或初始治疗),设计相应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确证性临床试验。
- 特殊情形考量:在单药治疗不合适或不符合伦理的情况下,确证性临床试验应与现有复方药物或标准联合疗法进行比较。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 研发人员: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获益-风险评估,确保研究设计能够全面反映药物的获益与风险。
- 注册人员:在准备上市申请时,应提交完整的获益-风险评估报告,并确保其结构化和定性分析的准确性。
- QA人员:在药物全生命周期中,应监督获益-风险评估的实施,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符合监管要求。
- 市场准入团队:在药物市场策略制定时,应考虑获益-风险评估结果,以支持药物的市场定位和准入谈判。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物和治疗用生物制品的临床研发、上市申请及上市后监管的获益-风险评估。适用于中国药品监管机构的指导原则,不具强制性法律约束力,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各类企业。 文件要点总结: - 获益-风险评估概念与目的:强调了获益-风险评估在药物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明确了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判定药物的预期获益是否大于风险。
- 评估框架与内容:提出了结构化的获益-风险评估框架,包括治疗背景、获益、风险和风险管理、获益-风险结论等关键要素。
- 临床研发中的评估计划:鼓励在临床研发阶段制定获益-风险评估计划,并通过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优化研发策略。
- 上市申请中的评估要求:在上市申请中,申请人需提交药物获益和风险的总结,并在CTD格式文件中相应位置呈现相关内容。
- 上市后评估的持续性:指出获益-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过程,需根据上市后新信息进行调整。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研发(R&D):理解连续制造的科学方法和监管考虑,以指导新药开发过程。
- 生产(Production):掌握连续制造的操作、控制策略和生命周期管理。
- 质量保证(QA):确保连续制造流程遵循监管要求,并进行有效的过程验证。
- 注册(Regulatory Affairs):熟悉监管考虑,准备和提交符合ICH Q13要求的文件。
工作建议: - 研发(R&D):在新药开发中考虑连续制造的优势,如提高效率和质量一致性。
- 生产(Production):设计和实施控制策略,确保连续制造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 质量保证(QA):监督连续制造流程,确保符合ICH Q13和GMP要求。
- 注册(Regulatory Affairs):准备注册文件,包括CTD中的CM特定信息。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品和治疗蛋白的原料药与制剂的连续制造(CM),包括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等。适用于采用连续制造技术的企业,包括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由ICH发布,适用于全球药品监管机构。 文件要点总结: - 连续制造概念:介绍了连续制造的不同模式和批次定义,强调了ICH Q7批次定义在CM中的适用性。
- 科学方法:详细讨论了控制策略、过程动态、物料特性和控制、设备设计和系统集成、过程监测和控制、物料可追溯性和分流、过程模型等关键科学方法。
- 监管考虑:提供了关于制造过程描述、控制策略、批次描述和大小、过程模型、稳定性、批处理转换为CM、过程验证、药品质量体系、生命周期管理、CTD中的CM特定信息提交等监管方面的指导。
- 生命周期管理:ICH Q12的原则和方法适用于CM的生命周期管理。
- 技术附件:提供了针对化学实体原料药、化学药品、治疗蛋白以及集成的原料药和制剂连续制造的具体考虑和技术指南。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