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杂谈】洗手热水,貌似简单,实则不然
首页 > 资讯 > 【周末杂谈】洗手热水,貌似简单,实则不然 出自识林
【周末杂谈】洗手热水,貌似简单,实则不然
笔记 2024-06-16 这关系到企业希望展现什么样的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品牌塑造问题 6月4日,FDA挂网了今年1月给我国一家著名药企的483表。随后,网上传企业方面表示:此次检查涉及一个地区的一处制剂生产场地,目前的制剂出口未受影响,检查结果与企业在美国的新药上市申报无关联。至今,企业的官网上还查不到相关信息。网上评论称483主要是技术细节漏洞,不存在数据真实性问题,不影响药品质量安全。 FDA主动将483挂网,要么是索要的人多,要么是FDA刻意这样做(Frequently Requested or Proactively Posted)。类比一下,涉及严重合规问题的警告信都是FDA主动挂网的,其目的不仅是警告涉事企业,也是警告全行业。以此类推,FDA对此483所列出的缺陷项及公司的回复(这都是几个月前的事了),恐怕是认为问题严重的。 483列出了8项缺陷,有些技术性强,其理解和分析会见仁见智,超出本文范围。现仅讨论似乎是最不重要的第8项:“洗漱和卫生间缺乏冷热水”。 初看上去,这项缺陷似乎难以影响药品质量安全。笔者甚至觉得难道法规会要求得这么细吗?查了一下FDA的GMP,还真是这么写的“… 包括热和冷水,including hot and cold water”。笔者进一步咨询了一位曾多年负责FDA GMP的人士,他说“约20年前,在研究制定基于风险的21世纪GMP时,曾考虑过删掉这一条,但最终还是决定保留。近年来,大家觉得这条适用于第三世界国家”。一语道中,原来这最后一项缺陷不那么简单。 众所周知,患者吃的每一片药,被注射的每一针药,其质量都是没有被检测的,因为尚无规模取样、低成本、高效率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所以,药品质量的保障要靠生产过程的GMP合规来监管。企业是否提供了足够的人财物和体系来确保合规的常态化,这就是质量管理成熟度(quality management maturity, QMM)。 由此可见,FDA对药品质量的监管是相当间接的,是看企业是否有一个值得信赖的管理层和管理体系(management for quality),而不是单纯的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后者是技术问题,前者的性质问题。 冷天怯于用冷水洗手。手洗不干净在生产中就容易发生污染。提供热水,会增加成本。但若是这个成本都花不起,那为何还要做药出口发达国家呢?这几乎就是数年前,FDA合规司长Tom Cosgrove在北京就数据可靠性问题回答听众抱怨“保留所有检测数据会增加存贮费用”时所说的话。若是付得起热水,但又不提供热水,说明要么未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这是认知问题;要么是为了省钱,这是理念和价值观问题。 生活中,具有相同的理念、价值观和做事习惯的人之间,容易产生信任。为员工创造便于合规的工作环境,是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是质量管理成熟的标志,是GMP常态化的保障,也是企业理念和价值观的体现。 以前,原料药出口有国际制剂厂商支持,制剂出口有强制替代政策撑腰,FDA方面有药品短缺的挡箭牌。在全球化走向脱钩化的新时期,这些都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不灵了。而且,我国已迈入创新药时代。创新药是品牌药。创新药走向全球,也就是品牌走向全球。品牌的主要内容是理念和价值观。不提供洗手热水,恐怕未必是企业希望向全球展现的理念和价值观。 483中关于洗手热水的这一项,貌似简单,实则在叙事上(narrative)给企业定了性,容易让非专业的百姓、政客和媒体对企业产生一种穷国、有着不同理念和价值观、不让人信任的感觉。 作者:榆木疙瘩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适用范围: 文件要点总结: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