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杂谈】英国史上对大学的极端偏护
出自识林
【周末杂谈】英国史上对大学的极端偏护
笔记 2025-06-01 牛津大学享有的财政和运行特权,客观上为学术自由奠定了基础 最近美国政府为难哈佛大学的极端举措,让笔者想起670年前发生在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件截然相反的事件。当然,将牛津大学后来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归功于国王对其的极端偏护,也许有些过。但赋予大学财政和运行特权,客观上为长期稳定的学术自由奠定了基础。现将事件简述如下。 这便是发生在1355年2月10日的“St. Scholastica节暴乱”。当时两名学者在镇长家开的酒馆与老板发生了争执,抱怨酒的质量差。学者们将酒泼向老板,并殴打他。事件迅速升级,引发了持续两天的大规模暴力冲突,导致63名学者和30名镇民丧生。 冲突的根源在于学者与镇民间根深蒂固的敌意。牛津镇是由牛津大学主导的城镇。大学由天主教会管理,享有特殊地位,类似于修道院或教堂。学者们多是僧侣、牧师和执事。他们的生活环境与镇民截然不同,专注于阅读和学习。学者与镇民发生冲突,教会和王室几乎总偏护大学。镇民们将学者们视为寄生虫,对他们可以合法地逃脱任何惩罚感到愤恨。 此前,镇上就发生过恶性事件。1209年,一名牛津镇妇女被杀,三名学者被控谋杀。镇民们知道,若将案件提交教会,被告很可能被赦免或判无罪。于是,镇民们自行绞死了三名学者。这在大学中引起了恐慌,许多人离开。有些人去了欢迎大学的剑桥小镇,产生了后来的剑桥大学。 暴乱后,国王派人调查事件真相,并就应采取的措施提出建议。四天后,国王赦免了学者们的一切罪行,并严惩牛津镇如下。
整整600年后,这些惩罚于1955年2月10日正式结束。为表示和解,牛津市长被授予牛津大学荣誉学位。牛津大学副校长被授予牛津市荣誉市民称号。 识林-榆木疙瘩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请登录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