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企业的FDA检查缺陷研究专题报告(一)
首页 > 资讯 > 原料药企业的FDA检查缺陷研究专题报告(一) 出自识林
原料药企业的FDA检查缺陷研究专题报告(一)
笔记 2023-05-25 2023年5月24日,识林联合北京大学知识工程与监管科学实验室,在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以及台州市局的支持下,在台州举办了“《药品GMP指南》(原料药和质量控制实验室与物料系统分册)研讨交流会”。 在本次研讨会中,识林知识平台研究员,药品GMP指南(第2版)项目课题组王国旭博士做了《原料药企业的FDA检查缺陷研究》专题报告,报告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原料药高频检查缺陷分析、原料药特有的高频检查缺陷和举例、中国原料药企业常见检查缺陷分析、原料药企业检查员举例分析、如何应对检查 – GMP审计工具简介。本文介绍第一部分:原料药高频检查缺陷分析。 王国旭博士统计分析了识林警告信数据库中2013年至今131封原料药相关警告信的中译版,在这131封警告信中,缺陷项总数为366条,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0类缺陷项,总数为206条,占比达到56.3%。 下表统计了出现频率最高的10类缺陷项的描述,以及在这131封警告信中出现的数量。 用top10缺陷项的数量除以131,得到top10缺陷项在原料药警告信中出现的比例,见下图。 王国旭博士强调了对原料药警告信top10缺陷项分析中需要关注的几点问题: (1)“未能对计算机系统实施充分的控制,以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或修改数据,未能提供适当的控制以阻止数据的删除”这类计算机化系统数据可靠性问题是原料药检查缺陷的第一大类,占比达到31.30%,即:平均每3封原料药警告信中就会出现1条该类缺陷项。 (2)“未能彻底调查关键偏差或批次失败”为第二大类,此外,FDA在近年来还在该类缺陷项中增加“未能将调查扩大至与某具体不合格或偏差相关的其它批次”的描述,并且该类描述近年来在我国药企的警告信中经常出现。 (3)“质量部门没有履行职责保证企业的API生产符合CGMP”,该类缺陷项一般指不符合质量、纯度的既定标准,包括再包装、贴签、贮存等不符合CGMP。 此外,王国旭博士引用了识林此前发布的一篇资讯《让数据说话:FDA近年来检查关注点变化》,资讯汇总了2013-2022FDA检查483缺陷清单。研究通过对缺陷项大类别和具体条款的进一步分析,让数据告诉我们FDA近年来检查关注点的变化,针对重点关注的缺陷项进行举例并提出了整改措施建议。 资讯通过483大数据的分析,找到了FDA近年来检查关注点变化中上升最快的缺陷项为“未能对计算机或相关系统采取适当控制,以确保主生产和控制记录或其它记录仅能由授权人员修改”,对应于原料药警告信缺陷项分析中的top1缺陷项“未能对计算机系统实施充分的控制,以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或修改数据,未能提供适当的控制以阻止数据的删除”。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计算机化系统数据可靠性问题是原料药检查缺陷的第一大类,平均每3封原料药警告信中就有1条,同时也是FDA近年来检查关注点变化中上升最快的。 作者:识林-雪杉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岗位必读建议:
文件适用范围: 文件要点总结: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