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我国药品上市后研究即将规范化
出自识林
2013-12-18 识林
我国药品监管一直存在着“重上市前、轻上市后”,随着制药行业创新的呼声和力度不断增加,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也需要有据可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公开了《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上市后研究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下称“规范”),规范由药品审评中心承担的“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大品种药物IV期临床试验及新药临床试验审评研究技术平台”下的子课题:“IV期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形成。征求意见稿包括三部分内容:管理规范、年报制度、技术指导,尽管稿件对现有的资源提出了过高的期望,但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品上市后研究之路提供了平台和基础。
目前我国药品研发的临床试验要求与国际相比还有差距,对于新药临床研究,国外通常需要投入10亿美元和10年时间左右,尤其是III期临床,有时需要数十组临床试验,上万例病人才能提供足够的数据。因此,上市后研究对我国创新药研究意义更大,只有严格要求和管理上市后补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才能确保病患的利益。尽管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有提到IV期临床,但对其指导原则,运行机制,目标依据等问题并没有细化,这也是规范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IV期临床能够提供怎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与上市前临床研究的关系和药品安全有效的关系是什么。
规范中提出的上市后研究流程如下: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关部门(如评价中心、药审中心)通常会在新药批准前尽早通知申请人并与之就上市后要求类研究或其他研究进行反馈交流。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关部门(如评价中心、药审中心)将向申请人提出一份可能的上市后研究清单,明确指出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可以协商的,并对每一项要求的原因进行解释。清单中还会要求申请人提供一份上市后研究的完成时间表。
- 申请人可通过沟通交流机制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关部门(如评价中心、药审中心)或联合其相关专家或机构组成的专业审评组一起讨论上市后研究的设计和实施。申请人应当在要求的时间内给出回馈并与审评组进行必要的讨论,以便完成设计良好的明确的书面研究方案。申请人还应当提供研究的完成时间表。
- 申请人接到书面的上市后研究正式通知后,应当在要求的时间内将确定的研究方案提交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关部门(如评价中心、药审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关部门(如评价中心、药审中心)相关临床审评项目组对方案进行审核,并将审核意见以书面通知形式送达申请人。
- 申请人只有得到书面认可后方可开展研究。如方案有重大修订,申请人应将修订后研究方案提交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关部门(如评价中心、药审中心),由相关临床审评项目组进行重新审核。若在规定的时间内无异议,申请人可继续进行研究。
- 为了提高上市后研究的透明度,便于药政部门管理和大众监督,申请人在获批上市后、开展相关研究前,将所批准的研究方案在国家相关网站的临床试验登记系统内进行提交备案后,方可进行相关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观察性研究或临床试验;如有修订应提交变更后的方案进行备案。
-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申请人应通过报告制度,来定期或不定期报告上市后研究进展、研究结果和相关事件。
规范提高了对研发机构的要求,虽然受到业内的积极响应和反馈,但讨论更多集中在管理流程和技术标准上,规范未来有效的实施还需要从体系的角度设计,尤其是监管资源和能力的不足,以及鼓励企业真实有效的开展IV期临床研究的配套机制才是规范真实实现目标的重要议题。
识林-枫 2013-12-18
岗位必读建议: - 研发(R&D):关注特殊人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以指导用药方案调整。
- 临床(Clinical):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观察性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以评估药物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
- 注册(Regulatory Affairs):了解上市后研究的要求和目的,确保符合药品注册法规体系。
- 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通过大规模简单试验和观察性研究监测药品的获益/风险特性。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的上市后研究,包括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适用于中国药品注册法规体系。主要面向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 文件要点总结: - 上市后研究重要性:强调上市后研究是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的重要环节,对新药的动态评估和监管至关重要。
- 研究目的多样性:包括评估药物的获益与风险、广泛使用条件下的有效性、已知严重风险的评估等。
- 研究类型区分:明确区分上市后要求的研究和其他研究,指导申请人选择合适的研究模型或工具。
- 研究方法细化:详细列出临床药理学研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性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并提出具体要求。
- 特殊人群研究强调:特别强调对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儿童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性。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注册专员(RA):熟悉上市后研究的管理规程和流程,确保注册申请符合监管要求。
- 药物警戒专员(PV):关注上市后研究中的安全性监管和风险评估,及时响应监管要求。
- 研发部门(R&D):理解上市后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以支持新药的持续开发和改进。
- 临床研究部门(Clinical):掌握上市后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要点,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合规性。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中国新药申请(NDA)批准的专利期处方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不包括非处方药和仿制药。主要针对创新药或生物类似药的上市后研究管理。 文件要点总结: - 上市后研究目的:明确了上市后研究旨在评估药物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获益与风险,评价有效性,以及完善临床药理学信息。
- 适用范围限定:规定了本规范仅适用于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新药申请,排除了非处方药和仿制药。
- 研究流程要求:强调了上市后研究的沟通交流、备案登记、研究方法选择和报告制度的重要性。
- 报告制度细节:规定了定期报告、关键节点报告、问题报告的类型和内容,以及特殊要求的遵循。
- 结果评价和应用:要求申请人对上市后研究结果负责,并根据结果进行影响评价,必要时提交上市后变更申请。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 注册:负责药品注册申请和审批流程。
- QA:确保药品注册过程符合质量管理规范。
- 研发:提供药品研发数据,支持注册申请。
- 市场:了解注册要求,规划市场策略。
工作建议- 注册:熟悉注册流程和要求,准备相应申报资料。
- QA:监控注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确保合规性。
- 研发:及时提供研究数据,协助解决注册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 市场:根据注册进度,调整市场推广计划。
适用范围本文适用于中国境内的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药和天然药物等各类药品的注册管理。涉及注册分类(新药、仿制药、进口药品等)、发布机构(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企业类别(包括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 文件要点- 药品注册定义与原则:明确了药品注册的定义、鼓励创新药品的特殊审批以及注册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 申请人资格与责任:规定了申请人的资格要求,强调了申请人对申报资料真实性的责任。
- 药品注册分类与要求:详细列出了新药、仿制药、进口药品等不同类别的注册要求和流程。
- 临床试验管理:强调了临床试验的批准、实施、监督和严重不良事件报告的要求。
- 注册检验与标准:规定了药品注册检验的内容、责任和时限,以及药品注册标准的要求。
结语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