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 – 结构化的认知和践行
出自识林
药品质量 – 结构化的认知和践行
笔记 2018-09-03 Pharmaceutical Quality – A Structured Approach 12年来,在广大师生和众多支持者的共同努力下,IPEM取得了什么成就?对此问题,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刻、从不同的视角、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今天,我想从“药品质量-结构化的认知和践行”这个视角,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让我来回顾一段历史。早在2004年,美国FDA GMP负责人Joseph Famulare先生就对我说:短期培训可以教大家如何遵照质量体系的规程做事。但要想设计质量体系,则需要综合的知识体系,需要系统的研究生教育。IPEM课程体系设计师,Famulare先生的助手Nicholas Buhay先生常用一个词,knowledge structure,即知识结构。他在讲授GMP课程时,也常说GMP结构,说GMP是一套有着关联结构的监管体系。当年听这些话时,只是觉得有道理,但没有体会。 我今天要报告的是,在经历了12年的探索后,IPEM对药品质量已经有了结构化的认知,并初步建立了一个将此认知付诸于实践的平台。 众所周知,质量重要,但不是药品最重要的属性。其实,不仅是药品,质量对很多商品都不是最重要的属性。例如,我们去商店买手机是买其通话功能,而不是去买质量,尽管质量好坏是我们选择买哪款手机和愿意付多少钱的标准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讲,药品的疗效是最重要的属性。抛开疗效而谈质量,意义不大。不同的疗效,不同的临床使用情形,医生、患者和监管部门对药品质量风险的接受程度会不同。何如意博士主讲的临床试验设计和医学审评课程,对IPEM来说,不是为了培养临床专家,而是为了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药品质量。 有人会说,我们是做仿制药的,不需要临床知识。IPEM会说,未必。做新药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不断调整处方工艺,不断与疗效相关联,待到新药获批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CMC与临床使用和疗效间的关联知识。从而为将来出现重大药品质量问题时做风险评估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做仿制药的人通常是没有这些依据的,但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同样需要做风险评估。若是没有临床用药相关知识,就难以做有效的风险评估。 郑玉群博士的固体口服制剂研发课,从第一年上课起,就包含对GMP的讨论。当时就有同学说,我们已经上过GMP课了,为何还要在研发课上重复?随后,我向玉群反映,他说:我讲GMP是从产品研发角度讲,与从GMP的角度讲不同。Garth Boehm博士的仿制药研发课,思路相同,将研发过程中摸索出的对关键变量属性的了解,应用到生产中对此变量的控制策略上,从而将CMC和GMP有机地联系在一起。Buhay先生常说,GMP is all about controls,即GMP就是控制。IPEM讲授药品研发,不仅是为了研发和注册,也是为了生产和质量管理,从而将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付诸于教学实践,这正是罗家立博士所坚持倡导的。 GMP在美国总是以CGMP形式存在的,药品法里就是这样写的,其中C的中文意思是“与时俱进“。但大家是否知道,当今的CGMP与40年前发布时的版本,没有多大区别,尽管过去40年间制造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那么这个C是如何体现的呢?CGMP作为规章,往上看,是依据美国药品法而制定的,但药品法却是隔几年就更新,而且时有联邦法庭判例;往下看,其实施细则对工业界以指南的形式发布、对药监系统以CPGM等工作手册的形式发布,还有大量的警告信和合意判决,都是层出不穷;横向看,ICH、PIC/S、EU的指南和规章,以及行业内的自律指南(例如,ISPE的baseline guides)等;往深看,CGMP的起草说明,指南制定中的反馈意见;等等、等等,这些都是C的组成部分。 上周,世卫组织的GMP专家、data integrity指南的主要作者Ian Thrussell先生来IPEM讲课,给了integrity这个词一个对比解释。Integrity is being truthful to yourself. Honesty is being truthful to others. 即Integrity是对自己实在。诚实是对别人实在。王刚博士也一直强调,data integrity,其实不是data问题,是integrity问题。过去3年,国内对integrity这个词的理解不知有多少讨论,完整性、可靠性、真实性、一致性、诚信性等等。培训和研讨会也不知办了多少,有些人以为都搞清楚了。但Ian的这个解释,让我们感到,天外有天,学无止境。 时间有限,我就不多说了。总之,IPEM体会到药品质量是个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的概念,有很多层次,有很多方面,且不断更新。将质量问题放在这样一个结构化的框架(context)下考虑,就容易看清事情。例如,某人说我们重视质量,IPEM就可以问,你重视的质量的那个方面?那一部分?是如何重视的?对降低药品的合规风险、质量风险和安全风险有何贡献?这是尹放东博士一直强调的科学思维方式。 若将IPEM视为培养研发、注册、生产、质量、审评及监管人才的课程体系,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儿讲得不全、那儿讲得不细。但若将其视为专门培养药品质量人才,其课程体系还是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用Buhay先生喜欢用的词来说,IPEM讲授的是知识结构,是与药品质量的一些根本属性相应的。 如果你是一位药业质量人士,你大概会认为自己是专业人士,希望他人尊重你的专业判断和抉择。但你都做了什么样的准备,让你的老板、监管者和社会认可你是专业人士呢?八年前,时任美国FDA局长Hamburg博士来北大演讲时说“I really think this program is a model for the US and other countries around the globe, 我认为IPEM确实可以作为美国和全球其它国家的典范”。在局长赞扬的意义上,你若是修好了IPEM的所有课程,并努力践行所学,你应有理由觉得自己是值得他人尊重的专业药品质量人士了。 IPEM,联合北京大学药物信息与工程研究中心,为希望系统地了解药品质量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具有国际品牌的讲授、交流和研究药品质量知识结构的学术平台,一个求知者的乐园,一个全体IPEM师生和志同道合朋友们的家。欢迎大伙儿随时回家坐坐聊聊。 最后,让我讲一个故事来结束。去年12月,我去海正交流学习,晚上与四位从事注册、生产和质量工作的IPEM学员聊天。聊着聊着,他们就争起来了。具体争论啥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是事关不同部门的不同看法。但我清楚地记得我当时的感受,他们各自的表述听上去那么的熟悉和自然、专业和理性,仿佛我是在国外参加国际会议。我当时就意识到,这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与国际接轨的知识结构,掌握科学和专业的语言,对研发、注册、生产和质量有立体化的认知,所以他们可以在高水平上、换位思考性地讨论。我为他们高兴,为IPEM高兴,为所有支持IPEM的朋友们高兴,这不正是IPEM所追求的吗?! 谢谢大家。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 admin@shilinx.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