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ICH Q5A (R2) 翻译与比对,生物技术产品的病毒安全性评价
出自识林
ICH Q5A (R2) 翻译与比对,生物技术产品的病毒安全性评价
2022-11-02
10月11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颁布了生物技术产品的病毒安全性评价指导原则的最新草案(Draft)ICH Q5A (R2),是1999年发布ICH Q5A (R1) 最终版(Final)后的首次修订,目前正在征求公众意见(如EMA结束征求意见的日期为2023年2月10日)。
此次修订版就控制生物技术产品潜在病毒污染的既定和补充方法提供了额外建议,主要变化包括:
新增章节
- 3.2.5 (推荐的病毒检测和鉴定的分析方法中)分子方法,包括3.2.5.1 核酸扩增技术和3.2.5.2 下一代测序技术
- 7 连续制造工艺需要考虑的要点,包括7.1 连续制造工艺中的病毒安全性和7.2 连续制造工艺中病毒清除的一般考虑
- 附录6 包括内部经验在内的先验知识示例,以减少特定产品的验证工作
- 附录7 基因工程病毒载体和病毒载体衍生产品,包括7.1 简介、7.2 病毒检测和7.3 病毒清除
除了新增的部分,Q5A (R2) 还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了修正和进一步补充,识林已翻译全文,下文对主要修订部分进行了整理(文中用蓝色表示)。
原有章节的修订与新增
1. 前言
明确了生物技术产品的定义,“生物技术产品包括生物治疗药物和某些衍生自细胞培养物的生物产品,这些细胞培养物来源于人或动物(例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的特征细胞库”。
进一步阐明了文件所涵盖的范围,“本文件涵盖了使用重组DNA技术从体外细胞培养生产的产品,如干扰素、单克隆抗体和重组亚单位疫苗。还涵盖体内培养的腹水杂交瘤细胞中提取的产品,附录1 包含有关测试体内增殖细胞的其他信息。本文件还适用于某些可以进行病毒清除而不会对产品产生负面影响的基因工程病毒载体和病毒载体衍生产品。这些产品可能包括使用瞬时转染或从稳定细胞系或通过使用重组病毒感染产生的病毒载体。还包括病毒载体衍生的重组蛋白,例如杆状病毒表达的病毒样颗粒(VLP)、蛋白质亚基和基于纳米颗粒的疫苗和治疗药物。此外,该范围还包括依赖于辅助病毒(如杆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或腺病毒)生产的腺相关病毒 (AAV) 基因治疗载体。关于基因工程病毒载体和病毒载体衍生产品的具体指南见附录7。含有自我复制因子的灭活病毒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不包括在本文件的范围内。“
增加了“在生产基因工程病毒载体和病毒载体衍生产品期间使用的一些病毒清除步骤可能不如用于重组蛋白时有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进一步降低风险(例如,原料的处理、广泛的病毒检测)(见附录7)“的说明。
2. 病毒污染的潜在来源
举例补充了生物技术产品的病毒污染源,“生物技术产品的病毒污染可能来自细胞系的原始来源或来自生产过程中偶然带入的外源病毒,包括重组生产细胞系和/或细胞库的制备过程。附录7讨论了从主病毒种子(MVS)或工作病毒种子(WVS)中引入潜在的外源病毒。使用充分表征的库和MVS或WVS可以降低病毒污染的风险。此外,用于生产重组蛋白、VLPs 或基因治疗病毒载体产品的辅助病毒也被认为是与工艺相关的病毒污染物(见附录7)。”
对病毒被引入主细胞库(MCB)或外源病毒带入生产工艺的可能途径做了补充说明,并对生产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以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引入外源病毒,“生产商应尽可能避免在其生产过程中使用人和动物来源的原料(例如人血清、牛血清、猪胰蛋白酶)。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动物源性原料的使用应有与风险相称的相关文件或材料确认的支持。应提供诸如原产国、原产组织、材料生产过程中应用的病毒灭活或去除步骤以及已对原料进行的病毒检测类型等信息。在可能的情况下,对细胞培养基或培养基进行补充处理,例如伽马射线照射、病毒过滤、高温短时处理或紫外线C照射,可作为额外的病毒风险缓解措施。”
3. 细胞系确认:病毒检测
提出对主细胞库(MCB)进行病毒检测的新建议,“外源病毒检测应包括表1中描述的广泛病毒检测和特异性病毒检测。鼓励引入检测多种外源病毒的新方法。为确保检出污染性病毒,检测方法应基于细胞系的来源和历史,以及在细胞系制备和MCB扩增过程中与人类或动物来源材料的潜在接触。“
对推荐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病毒检测和鉴定方法作了明确和补充,“下一代测序(NGS)和核酸扩增技术(NAT),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可能分别适用于广泛和特异性病毒检测。这些试验的引入可能无需与目前推荐的体外和体内测定进行系统的比较。特别是,不建议在体内测定中进行这种比较,以满足替代、去除和优化动物使用的全球目标的意图。由于病毒检测的分析灵敏度和广度,NGS也可用于替代基于细胞的感染性检测,以克服潜在的分析局限性,或在分析系统中检测无可见表型的病毒。应对阳性结果进行调查以确定检测到的核酸是否与传染性病毒有关。“检测和鉴定方法具体包括:1. 逆转录病毒试验,包括通过直接接种或共培养进行的感染性测定、逆转录酶(RT)活性测定以及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评估颗粒,并具体说明了如果已知或未知细胞系会产生逆转录病毒颗粒的检测情况以及转导研究(induction study)等。2. 体外细胞培养感染性试验,其中对于细胞系确认,应进行14天的初始细胞培养,然后进行14天的二次传代,观察细胞致病性病毒和红细胞凝集病毒。3. 体内检测,鼓励使用NGS作为体内检测的替代,因为其检测的病毒范围很广,且促进了替代、减少和优化动物试验使用的全球目标。4. 抗体产生试验,当可能暴露于特定动物种属的病毒时,应进行抗体产生试验。5. 分子方法(新增),分子方法可用于补充或替代基于体外细胞培养和体内动物试验,包括核酸扩增技术和下一代测序。
4. 未处理的细胞培养收获液(UPB)的病毒检测
未处理的细胞培养收获液(UPB)包括集中回收的一批或多批细胞和培养基,“建议生产商制定计划以持续评估生产批次中的外源病毒。对UPB进行病毒检测的范围和程度应通过考虑几个方面来确定,包括用于生产所需产品的细胞系的性质,细胞系确认过程中进行的病毒检测的结果和范围、培养方法、原料和试剂的来源以及病毒清除率研究的结果。“此外,补充说明了灌注或连续生产工艺以及UPB在测试细胞培养物中具有毒性时的情况。对每批UPB应进行外源病毒检测,“根据风险评估(考虑到细胞基质、动物源性原料或试剂的使用以及工艺的病毒清除水平),指示细胞培养物应至少观察2周。根据风险评估,对特定病毒或病毒家族的检测也可能适用(例如,小鼠细小病毒)。“
5. 纯化后产品进行病毒清除研究和病毒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案
对于纯化后产品的病毒清除研究和病毒检测,增加了一个案例,“案例F:当生产中使用辅助病毒时,应使用辅助病毒本身或特定的模型病毒(例如,杆状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证明对病毒的清除。”
6. 病毒清除程序的评价和表征
病毒去除和/或灭活方法的评价和表征对于建立生物技术产品的安全性很重要,主要的变化包括在病毒清除研究的说明这一章节增加了设计一个能清除多种潜在病毒污染物的下游工艺的建议,并进行了具体的说明。此外,增加了6.6 应用先验知识评估病毒清除这一章节,作为一般原则,应通过实验评估病毒清除率,此章节具体阐述了当应用外部和内部经验组成的先验知识来评估病毒清除时的要点,包括先验知识应涵盖的方面、先验知识在评估病毒清除中的作用以及应用先验知识时应注意的部分等,附录6提供了一些案例。对于病毒清除的再评价,新增了“可以使用内部知识(内部经验)和平台评估生命周期管理期间可能影响病毒清除效果的生产工艺变更,如果其他产品的内部知识不能外推到具体产品和/或平台概念不再适用,则必须进行具体产品的病毒清除率研究”的说明。
7. 连续制造工艺要考虑的要点(新增)
新增的这一章节重点阐述了连续制造工艺中的病毒安全性以及在连续制造中病毒清除的考虑要点,具体包括连续制造工艺中如何进行病毒的控制以及在设计连续制造工艺的病毒清除研究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潜在影响和风险等。
8. 总结
内容基本没有变化。
9. 术语
新增了部分术语,包括:生产终末细胞(End of Production Cells,EOPC)、主病毒种子(Master Virus Seed,MVS)、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平台制造(Platform Manufacturing)、平台验证(Platform Validation)、先验知识(Prior Knowledge)、病毒清除的工艺稳健性(Process Robustness of Viral Clearance)、补充试验方法(Supplementary Test Method)、辅助病毒(Helper Virus)、病毒载体(Viral Vector)、病毒载体衍生产品(Viral Vector-Derived Product)、工作病毒种子(Working Virus Seed,WVS)。
附录
对附录5做了进一步的补充,新增了附录6 包括内部经验在内的先验知识示例以减少特定产品的验证工作和附录7 基因工程病毒载体和病毒载体衍生产品。附录6给出了将先验知识应用于通过S/D法、低pH孵育以及病毒过滤灭活/去除XMuLV的示例;附录7对依赖于辅助病毒和独立于辅助病毒的基因工程病毒载体和病毒载体衍生产品作了介绍,并具体介绍了病毒检测和病毒清除的相关内容。
作者:识林-红木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岗位必读建议: - 研发(R&D):理解病毒清除研究的设计和执行,确保生物技术产品的安全性。
- 质量保证(QA):掌握病毒安全性评估的合规要求,监督病毒检测和清除研究的执行。
- 生产(Production):遵循病毒清除程序,确保生产过程中病毒污染风险得到控制。
- 注册(Regulatory Affairs):了解监管要求,准备和提交病毒安全性评估的相关文件。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生物制品,包括源自人类或动物细胞系的生物技术产品,如单克隆抗体和重组DNA产品。适用于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由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生产。已被EC、日本PMDA、美国FDA、加拿大Health Canada和瑞士Swissmedic等机构采纳。 文件要点总结: - 病毒安全性评估框架:提供了对源自人类或动物细胞系的生物技术产品进行病毒检测和清除评估的一般性框架。
- 病毒污染源识别:明确了主细胞库(MCB)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入的病毒污染源。
- 细胞系资格认证:强调了对MCB、工作细胞库(WCB)和生产用细胞进行病毒检测的重要性。
- 病毒清除研究:详细描述了病毒清除程序的评估和特性,包括选择合适的病毒进行评估和清除研究的设计。
- 统计学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讨论了统计学方法在评估病毒检测和清除研究中的作用。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