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周末杂谈】与FDA打交道,少说为佳?
出自识林
2022-07-17
从IDE申报的反复失败,感悟到应尽量将对产品的专业认知一次性地讲清楚
多年前,正值FDA大力提倡质量源于设计(QbD)的时候,一位先辈对我讲过如下的故事。一家著名美国药企,积极响应FDA号召,用QbD方式研制和申报新药。不成想,NDA报上去一年半后,却收到了含有100多条问题的FDA回复函。几乎与此同时,同一企业的另一产品,采用的是传统的研制和申报,NDA不到一年就获批了。企业管理层遂做出决定:QbD就此打住。
此故事的启示是,企业向FDA说得越多,科学性越强,FDA问的问题可能也越多,越具体深入。按说,这样做对企业和FDA,都是提高科学认知的好方式。但企业做新药,毕竟是以赚钱而不是科研为目的。任何延误上市的做法,都非企业所愿。其实,类似少说为佳的策略,在企业迎检GMP检查时经常听到。FDA问什么,答什么,说多了可能会招引麻烦。
这周,一位老朋友与我分享了他最近的经历,与上述少说为佳的策略,正相反。
这位朋友在一家美国企业从事医疗器械研制,其产品是用激光手术来治疗眼病。由于事关在研产品,下面的介绍就不讲得太具体了。简要地说,这是一个高风险的III类器械产品,需要向FDA申报IDE做临床试验,就像新药研发需要申请IND做临床试验一样。
企业管理层认为,由于FDA对产品了解不深,IDE的申报材料不要说得太多。结果是:按照这个策略,企业的IDE申报,连续三次失败。前两次的FDA回复函都有四五十页,含几十个问题。第三次只有二十多页,只含五个问题。FDA前后提的这些问题,都是相当专业性的,而且有些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企业采用的不是少说为佳的策略,而是一开始就将对产品的专业认知尽可能地写入IDE申报。
例如,申报材料含有一例动物实验后异常现象的观察记录,但后面就没有下文了。FDA问:为何没有关于此异常现象的处理报告?后经调查发现,该动物在激光手术后,由于手乱抓的原因,导致了眼损伤。为了不让动物受罪,就让其安乐死了。当事人觉得就应该这样做,就没有进一步做解释和记录。
再例如,申报材料中含有一例动物实验术后眼睛红肿严重的记录,但未给予解释。FDA问,为何没有解释?后经调查发现,由于动物眼组织的尺寸不均一,同样的激光照射强度和时长,对不同动物眼睛的影响可能会很不同。其实,这个情况做实验的当事人是知道的,但没有将解释记录下来,更没有放入注册材料。
上面两个例子,若是企业的研发人员和注册人员,有经验又细心的话,原则上是可以避免的。但下面的例子,就不然了。
FDA问了一个激光照射对眼组织表面空间物质影响的科学问题。这是个相当深入的理论性问题,对激光治疗眼病实际影响不大,文献中也几乎没有报道。但该问题对其它生物组织是有影响的,而且企业内部的激光专家是熟悉这个情况的。但企业在首次回复FDA时,只是简单地说影响不大。没想到,FDA盯着不放,认为企业的回复未讲清科学道理。企业在第二次回复中,详述了科学道理,这才了事。
从上述和更多的例子中,这位朋友的感悟到,与FDA打交道应尽量将对产品的专业认知一次性地讲清楚。当然,这只是一个人、就一个产品、做一种申报(IDE)、与一位FDA审评员打交道的感悟,而且是打交道失败的感悟,未必有代表性,只起参考作用。但这位朋友的另外一些感知,恐怕是有代表性的。那就是,申报IDE的过程,对企业的整个产品团队(包括研发、注册、制造和质量人员),都是宝贵的学习过程。以前,企业上下对法规的重视程度不够,对FDA审评的专业执着缺乏了解。现在可好,学懂法规,不仅是企业的要求,也是很多经理以上管理人员的自愿。
识林-榆木疙瘩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