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美国《药物创新杂志》(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刊登了来自美国肯塔基大学和佛吉尼亚大学学者们联合发表的长篇综述文章,题为“FDA监测药品质量的做法、影响药品质量的动因、以及评估美国药品质量的最新替代策略”,并刊登了题为“真相就在药架上”(The Truth is on the Shelves)的社论性简报。文章相当客气地指出新形势下FDA药品质量监管的不足,并提出解救方案。
FDA要法有法、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更有誉满全球的声望,就像Bob Dylan的歌词中所说“Has God on its side”(有上帝撑腰)。几个学者们的噪声,何足为道?也许是。但有些时候,谨慎也有谨慎的好处,尤其是对那些出口欧美有战略意义的我国药企。综述长文内容较多,今天先宏观地讨论一下。
作者们提出的解救方案,简要地说,就是第三方检测,以及用数据说话。特色是,数据的来源和检测结果的发布,不仅独立于药企,也独立于FDA,直接面向社会。社论简报还引用美国已故质量大师戴明(Deming)的名言:“In God we trust; all others bring data”(上帝我们信了,其他人拿数据来)。
UK DQS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哨兵筛查网”(Sentinel Screening Network, SSN),用快速、低成本的PAT技术,大范围地筛查市场上的药品质量,建立大数据库,将可疑的药品质量问题,及时报给FDA并公布于众。对FDA来说,这既是帮忙,也是施压。这种做法的科学性和合法性都有待商榷,但其确有一定的社会共治的成分,容易引起共鸣。其发展,也许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