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周末杂谈】对创新药资本寒冬的逆向思考
出自识林
2024-09-08
从追求资本市场效率和净化创新药产业的角度看,资本寒冬比暖冬好
这些日子,为创新药企融资难、还账苦的诉说和呼吁不断。资本寒冬让人感觉不仅温度低、而且风大,似乎在摧残着初生的创新药产业,好一派凄凉景象。这是很不幸的,尤其是对当事人和朋友,笔者就是朋友之一。但若往后退一步、从产业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寒冬未必是坏事。
药业是产业,在一定意义上是资本驱动的。资本无情无义,不在乎是创新药、仿制药,还是挖煤采矿,只关心投资回报。不信的话,试问全球哪个国家不关心自己国民的健康,但却只有极少数国家才有创新药产业。这些国家无一不具备健康的资本市场。
判断资本市场是否健康的方式之一是看其是否高效。高效的资本市场应促进并加速优胜劣汰。拿传统风险投资的企业,钱越烧越少,产品上市遥遥无期,下一轮融资越发艰难,企业存活成问题。拿国内风险投资的企业,也许称“无风险贷款”更合适,不仅企业生存成问题,弄得不好,连个人财务都搭进去了。这会让企业更早做两手准备。也就是说,“寒冬”会让企业倒的更快、行业净化的越快。相反,“暖冬”会拖延企业倒闭的过程,甚至浪费更多的资本。从这点上看,仅从这点上看(因为还有很多其它观点),国内的风险投资不失为高效。
资本寒冬会损害产品研发吗?未必
有些企业就差一口气,再有几年和几个亿,产品就可能品研发成功了。资本的寒冬和“短视”,也许会丢失这些成功的机会。事实恐怕并非如此,因为企业会出卖有希望的在研产品。当然,被逼情况下是卖不出好价钱的,这对卖方不利,但对买方则是好事。成本低会给后续运营带来更大的空间,反而更有利于产品的研发成功。
资本寒冬会造成人才流失吗?未必
流会的,失就不一定了。首先,企业卖产品的同时,也会“卖人才”。除非买方自己有类似的竞品,买的目的是为了将对方竞品扼杀在摇篮之中,不然为何不将最熟悉该产品研发的人才一起买过来?即使是为了消灭竞品,卖方也许有自己所需的专业人才。其次,创新药业是典型的知识型产业,专业人才短缺是长期性的。真正的人才,即有知识、有经验、善思考的人才,是难以长期流散街头的。真有这样处境的人才,欢迎来识林求职。
资本寒冬会挫伤未来投注者的积极性吗?未必
在高科技领域内,世上还有什么比生物医药行业更适合风险投资的?顺便说一下,将Hi Tech译为高科技是不对的,应译为高技术,因为Tech只有技术的意思。芯片、IT、AI、电池、电车、光伏、风车,都是高技术,不是高科技。搞创新药,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这有离我们近的屠呦呦和核酸疫苗发明人获诺贝尔奖为证。从资本投资角度看,生物医药是典型的高风险、高回报领域,是人类综合智慧拼搏的主战场,会吸引富有想象力的投资家。
我国的创新药业仍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初创期。创新药研发可借鉴国外经验。但搞创新药,先要营造适合的政策环境,而这离不开土壤。带土栽培只能靠自己摸索。希望经过这一轮寒冬后,无论是投资家、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都会更客观地评估自己、他人和产品,投资会变得理性、鱼目混珠的事会少发生,行业发展会变得健康。想起雪莱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作者:榆木疙瘩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