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周末杂谈】美国版的上医治未病
出自识林
【周末杂谈】美国版的上医治未病
2025-09-14
在平衡公众健康、公共财政与医药产业发展上的新尝试
本届美国政府在医药卫生领域的一些极端做法,从削减政府的医药研究投入,质疑疫苗 的治病防病作用,裁减卫生系统的专业人士,到FDA生物产品负责人戏剧性的上任、离任到复任 ,饱受媒体和各界的抨击。作为卫生部长的罗伯特·小肯尼迪自然是抨击的重点,其观点被认为极端,甚至反科学,做法武断,几乎无可取之处。
网络信息时代,不少人都是从媒体或社交网络上获取信息的。受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不少信息都是经过加工的,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失去了原始的语境。如果政府本身做法就有问题,那就更容易被媒体发挥了。小肯尼迪部长就是典型例子。也许是为了拨乱反正,澄清自己的政见,他最近连续在商界颇具影响的《华尔街日报》上发文。其中一篇题为“每天一个苹果就是好药方”(An Apple a Day Is a Good Prescription)。其中不乏一些听起来蛮有意思的数字和说法。
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和其它与饮食相关的疾病占美国人死亡的70%,消耗了每年4万多亿美元医疗预算的近90%。此情况已持续了数十年,逐年损害着民众健康。
不良饮食每年导致50余万人死于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这些死亡是可预防的,但医学界一直不作为。医学院学生平均每年仅有1.2小时的正规营养教育。即使是专修营养学的学生也只有2.9小时。四分之三的医学院无必修营养课程。只有14%的住院医生培训项目设必修营养课。
认证机构和医疗组织对此视而不见,拒绝设定明确的要求。我们教医生使用最新的手术工具,但却不指导患者如何避免进入手术室。
未来的医生在毕业时必须做好预防疾病的准备-- 通过评估风险,指导生活方式改变,提供营养咨询,教育患者和应对环境因素。营养教育是最行之有效的工具。在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的支持下,我呼吁医学院、住院医生培训项目、执照委员会以及评估和认证机构彻底改革其标准,必须在医学培训的每个阶段都融入严格、可衡量的营养教育。
对医学界,上述这些说法怕是不怎么悦耳。首先,精英聚集的医学院,为啥要教营养学?其次,百姓营养得当了,得病的少了,岂不是威胁医生的生计?
对制药业,上述说法怕是更刺耳。当今世上卖的最好的药就是降糖和减肥药,而这些药治的病在很大意义上讲是吃出来的病。若是大家都吃的健康了,药卖给谁?
俗话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对百姓来说,有病就是受罪。钱用来治病了,就变少了。也许有人会说,看病有公费医疗或医保。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公费医疗和医保还不是从大家的工资中扣出来的?!从公共健康角度看,祖宗说的“上医治未病”才是硬道理。
说起药业来,这周二,特朗普总统签署了一份备忘录,指令白宫出台严格限制药品电视广告的政策。FDA局长Marty Makary 医学博士称:“制药公司高达 25% 的预算都花在了广告上。这数十亿美元的预算本可以用来降低药价。长期以来,FDA一直允许误导性药品广告,扭曲医患关系,并导致药品需求增加,无论其临床适用性如何”。这个可是FDA局长批自己的FDA啊!
尽管卫生部和FDA的一些非同寻常的做法招致了媒体和医药界的抨击,但其中部分做法其实是便民的,是促进公众健康、降低公共财政支出的,尽管“牺牲”了医学界和制药业的既得利益。公众健康、公共财政与医药产业发展的平衡问题,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很多国家面临的棘手问题。美国政府在这方面的尝试能走多远,值得瞩目。
识林-榆木疙瘩
识林®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