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偏差是否一定需要CAPA?一个疑问和几点声音
出自识林
2022-05-09
在识林主题词【CAPA 】中,引用了识林社区讨论的问题:偏差是否一定需要 CAPA?
本文整合了识林社区对此问题的解答、IPEM 课堂调研结果,以及对企业进行的实证调研。
这个问题并不必要有唯一的答案,必要的是兼听则明、且越辩越明。欢迎各位读者在本文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也欢迎企业用户登录识林,查阅主题词【CAPA】,基于更为系统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
CAPA主题词的更新内容,见资讯【CAPA 主题词更新:逻辑图,数据,模型和案例】
识林社区回答
应基于风险进行评估是否需要制定 CAPA 。因为有些偏差 确实很难调查原因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才能调查出根本原因,但实际上这些偏差对产品质量产生的影响很小,只要采取必要的纠正行动就好,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资源进行根本原因调查再针对根本原因采取 CAPA,这对质量的贡献并不大。如果偏差可能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时,则应考虑制定相应的 CAPA,前提是看产生的风险是否能够接受。
IPEM课堂调研
在2020年10月的一次 IPEM 课堂中,对此问题进行了调研。学员总共60多人,在举手表决中,认为偏差不一定需要 CAPA 的只有4人,多数认为偏差都需要 CAPA,但发言时多数派却很少有人能发言说明理由。
认为偏差不一定需要 CAPA 的学员理由主要有两点:1. 成本考虑 2. 偏差可升级到一定程度后再考虑 CAPA。
IPEM讲师总结:1. 试问哪个偏差调查后没有原因?2. 注意明确偏差再发生的定义,考虑其他系统类似的问题是不是算再发生?3. 容易的偏差 CAPA 也好做,不会耗费太多资源和成本,难做的是几个月也关不了的偏差。
检查缺陷和一些行业观点
在国内外检查缺陷 项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描述:
未能有效识别偏差。偏差管理不规范,漏记或记录不及时。偏差台账设计内容不全面、不合理,不易溯源。对引起偏差原因没有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致使相同偏差多次出现。
不能识别,往往在于偏差的定义,或者是想刻意隐藏一些偏差,或者纠结某些偏差是否需要“正式”记录,偏差的有效性,和根本原因的调查深入程度也会有一定关系。
偏差是否需要完整的调查或者说CAPA,也取决于偏差的级别,企业内部的SOP 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中等或重大的偏差,应该进行深入的调查和CAPA。
WHO 指南中的微小偏差、纠偏行动和纠正措施
WHO 对于 Minor 偏差的要求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
Correction 纠偏行动(这个词很容易与 CAPA 中的 Corrective Action 纠正措施混淆)
Efficacy and Conclusion 有效性评估
WHO 对于 Correction 纠偏行动的定义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立即的措施,另一个是基于简单的分析。可以这么理解,纠偏行动往往是偏差发生时就需要采取的补救措施,防止偏差的扩大或者从表象上去阻止偏差,往往是基于人的经验判断,Correction 可以理解成治标不治本,往往不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就可以采取相关的 Correction 纠偏行动。对于 Minor 偏差而言,往往不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所以针对 Correction 的输出结果,进行有效性的确认就可以了。
而对于 Major 和 Critical 的偏差,偏差调查过程应该更加深入,不能像 Minor 偏差那样治标不治本,仅针对表面现象进行处理,需要深挖偏差发生的根本原因,这就是所谓的 Root Cause Investigation(根本原因分析)。在进行完根本原因分析后,需要针对根本原因制订 CAPA(纠正和预防措施),这里再强调一下两个概念的不同,Correction 针对的是偏差偏离的表象,Corrective Action 针对的是根本原因。
企业实证调研
表1. 某原料药 企业2013-2018年偏差总数和相对应的 CAPA 总数
统计结果显示,在该企业6年总共2471项偏差中,有36项偏差没有实施 CAPA,在这36项没有实施 CAPA 的偏差中,有6项未找到偏差原因,其余30项找到偏差原因,这30项偏差的原因分类见下图:
下表详述了这36项没有实施 CAPA 的偏差发生原因和影响评估。
表2. 36项没有实施 CAPA 的偏差细则(红色是6项未找到原因的偏差)
偏差发生原因
CAPA
影响评估
因电力局系统的临时短暂低压供电造成
N/A
N/A
未找到引起DO值超范围直接原因
N/A
N/A
通过对人员 、设备 等环节的调查,没有找到此次偏差 发生的根源原因,为偶然事件
N/A
复测结果合格,不影响产品质量
由于客户检测方法对内酯杂质的检测差异,导致返工 前没有很好的评估物料 的内酯杂质 情况,加之返工工艺对内酯杂质的去除效果可能不明显,导致OOT 的发生
N/A
该偏差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可能因仪器在进样过程中有微小波动导致
N/A
检测结果会有细微的差异,但不影响检测结果
经生产各种调查,未发现明显产生OOT的原因
N/A
由于两个溶剂峰检出值很小,建议将这两个峰作为烷类溶剂合并至正庚烷一同计算并报告
由于仪器漂移值不稳导致
N/A
复测数据与第一份正常结果较平行,两次平均值可做放行结果,对产品本身质量无影响
经生产调查,生产过程未找到相关生产偏差,根据气质检测结果退出该异常峰为2,2,4,6,6-五甲基庚烷和2,2,4,4-四甲基辛烷,再由于原XXX品种也曾出现过从PE袋中带入2,2,4,6,6-五甲基庚烷异常峰,经实验室扩大调查,说明异常峰均由PE袋带入
N/A
经对2,2,4,6,6-五甲基庚烷峰面积较大的两批XXX、XXX在大包装袋中重新取样 复测,2,2,4,6,6-五甲基庚烷均<5ppm,其他RT11.9,RT13.2,RT12.3均无检出,经评估,该OOT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异常峰确定为2-丁酮,生产上未找到引入2-丁酮的原因
N/A
该异常峰为2-丁酮属3类溶剂,峰面积较小,对成品质量影响不大
经生产调查未发现原因,转回QC进行调查
N/A
该偏差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有可能XXX降解导致异常峰
N/A
2-丁酮规格要求≤5000ppm,XXX批检测结果为80ppm,该杂质 降解风险小
由于温度低,冰冻情况严重,导致放料管路上阀门冻结受阻
N/A
管路解冻时间较长导致放罐时间推迟2h,放罐前检测都能达到工艺要求,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由于Agilent软件操作方面显示的问题,与数据完整性 及操作均不受影响
N/A
该偏差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由于仪器与电脑连接故障
N/A
该偏差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经各方面调查,没有明显的原因导致此次偏差的发生
N/A
XXX罐停止培养,进行倒罐处理,不影响下一工序
由于环保部要求车间减产导致
N/A
对二级种子罐XXX罐进行倒罐处理,不进入下一步工序,不影响该批次的质量
由于上一级供电局变电所回路出现短路,引起进线电源电压波动,造成厂区部分电气设备低压保护停机
N/A
涉及到的产品:XXX……,经影响评估,对这些产品的发酵液质量无影响
由于XXX供货量较大,订单比较急导致
N/A
XXX混批质量受各自单批质量影响,本次不等单批检测结果直接混粉,仍保留了各自单批的检测,使其仍然具有可追溯性 ,假定参与混粉的某小批检测结果不合格,即使该混批质量符合要求,仍视为混批为不合格,故该偏差对产品质量影响风险可控
由于软件问题导致
N/A
该偏差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由于仪器偶然误差导致
N/A
该偏差对产品质量或校验结果无影响
由于峰会限产
N/A
产品进行倒罐处理,对下一工序无影响
由于环保局限产导致
N/A
该偏差 不影响产品质量
由于环保局要求减产限产导致
N/A
该偏差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乙酸乙酯可能是由于XXX中的乙醇和乙醛、乙酸在长期的放置过程中生成了乙酸乙酯导致,甲酸乙酯可能是由于XXX中的乙酸和甲酸、甲醛在长期的放置过程中生成甲酸乙酯导致,还有一个未知峰不能鉴别 出来
N/A
该批次已过复测期,进行销毁 处理;该生产线已经取消,后续无生产,因此不会受到影响
由于环保局限产导致
N/A
该偏差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由于车间限产导致
N/A
该偏差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由于车间限产导致
N/A
该偏差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由于车间限产导致
N/A
该偏差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由于XXX因发酵过程停电,经评估对其提前放罐,导致发酵液的放罐效价和历史批次有较大的差异,最终导致产品数量不符合预定的批量范围
N/A
该偏差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由于预柱在仪器运行过程中坏了导致
N/A
该偏差对产品质量和检验 结果无影响
由于上一级供电局变电所回路出现短路,引起进线电源电压波动,造成厂区部分电气设备低压保护停机
N/A
涉及到的产品:XXX……,经影响评估,对此些产品的质量无影响
由于发酵计算机系统厂家工程师在升级过程中数据采集代码写入错误导致
N/A
该偏差未造成实际控制参数的改变,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由于上一级供电局变电所回路出现短路,引起进线电源电压波动,造成厂区部分电气设备低压保护停机
N/A
涉及到的产品:XXX……,经影响评估,对此些产品的质量无影响
由于上一级供电局变电所回路出现短路,引起进线电源电压波动,造成厂区部分电气设备低压保护停机
N/A
涉及到的产品:XXX……,经影响评估,对此些产品的质量无影响
由于蒸汽时间受公司生产调度安排,未能及时进行发酵罐灭菌,种子移种时间推后,导致种子培养周期超工艺范围
N/A
发酵培养过程中,中间体培养过程的监测结果均符合质量标准 的要求,效价也满足放罐条件,且采用降温对种子进行培训,减缓了种子的生长速度,保证了移种时种子的质量,该偏差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由于上一级供电局变电所回路出现短路,引起进线电源电压波动,造成厂区部分电气设备低压保护停机
N/A
后续:基于低温培养降低微生物代谢要求,XXX批种子降温培养,并延长培养周期主发酵罐灭菌完毕,移入至发酵罐后各培养参数均正常,放罐条件也符合SOP 要求,干菌丝检测结果符合质量标准 。
注:本文于5月7日首发后,由于作者需要增补内容,而后被删除。本篇为重发版。
作者:识林-雪杉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