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商对 ICH Q13 连续制造指南草案反馈意见,要求更多澄清
首页 > 资讯 > 制药商对 ICH Q13 连续制造指南草案反馈意见,要求更多澄清 出自识林
制药商对 ICH Q13 连续制造指南草案反馈意见,要求更多澄清
笔记 2021-12-23 一些行业协会要求 ICH Q13《原料药与制剂的连续制造》指南给出更多澄清,包括构成连续制造过程受控状态的内容、指南范围和批量大小的定义。其中一个制药商表示,指南过分强调不合格物料,这在连续制造中并不是一个重要问题。 ICH Q13 指南于 2021 年 7 月 27 日发布,描述了连续制造(CM)的开发、实施、操作和生命周期管理的科学和监管考虑因素。指南涵盖了原料药和制剂的连续制造,包括化学实体和治疗性蛋白质。指南还涵盖了新药、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以及现有产品从批生产转为连续制造。 美国 FDA 于 10 月 14 日发布了 ICH Q13 指南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 12 月 13 日。9 个制药行业团体、制药公司和非营利组织对指南提交了反馈意见。 范围方面的澄清 生物技术创新行业组织(BIO)表示,需要更加明确指南中的原则是否也适用于先进治疗药物(ATMP)。BIO 表示,“一些 ATMP 制造过程可能属于连续制造(CM)的定义。虽然没有明确排除在指南之外,但尚不清楚这些产品是否会被理解为生物/生物技术产品的一部分。” 受控状态示例 BIO 还建议指南提供有关处于“受控状态”的连续制造过程的示例。BIO 指出,提供这样的例子“将有助于证明何时达到受控状态。”指南将受控状态定义为“提供连续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保障的状态”。此外,对于制药商来说,拥有适当的机制以确保工艺处于受控状态是“重要的”。 美洲国际药用辅料委员会(IPEC-Americas)希望对于表明制造工艺处于受控状态的“稳态”一词的含义予以澄清。“人们经常对‘稳态’这个词感到困惑。澄清这里的稳态的含义很重要。”指南表示,“当一组参数(如工艺参数、质量属性)在规定的范围内时,可以证明某些 CM 工艺处于受控状态,但这些工艺不一定处于稳态条件。” 批次的定义需要修订 BIO 还建议应扩展批次的定义以包括其它示例。指南规定,“连续制造生产的批量可以根据以下内容之一进行定义:产物的量;输入物料的量,或者在定义的质量流量下的运行时间。也可以考虑通过其它基于连续制造工艺特征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定义批量。” BIO 表示,“‘定义’批次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某些情况下,用‘量’来定义可能并不总是最相关的。例如,产率/产量或流苏可能并不总是恒定的,导致‘批量大小’的范围相当广泛。” 过分强调不合格物料 礼来表示,指南过分强调连续制造中的不合格物料,而这并不是一个重大问题。 指南表示,“连续制造工艺可能包括产生不合格物料的时间段,例如,系统启动和关闭期间,以及干扰未得到适当管理和减缓的时间段。在生产过程中从产物流中转移潜在不合格物料的能力是连续制造的一个重要特征,应在制定控制策略时予以考虑。” 礼来表示,“这句话意味着所有连续制造工艺都有启动或关闭过渡废料,这在连续单元操作的工业经验中是不存在的,例如,CSTR(连续搅拌釜反应器)、混合/沉降提取器、蒸发器、结晶器和过滤器,以及一些制剂连续制造操作。这一声明不应给人留下印象认为,即使单元操作表明没有过渡废料,物料也必须被不必要地转移。” 礼来表示,应修改这一内容以淡化制造废料的普遍性。这句话应说明,“连续制造工艺可能包括产生不合格物料的时间段,例如,一些连续制造单元操作的系统启动和关闭期间,以及干扰未得到适当管理和减缓的时间段。” 小分子与生物制剂的区别 美国国家生物制药制造创新研究所(NIIMBL)表示,指南应更明确地区分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制剂的连续制造。“虽然这两类药物在许多技术问题上没有区别;由于产品的复杂性以及与关键质量属性的第一原则理解相关的剩余不确定性,监管审评、检查和上市后工艺变更的管理可能会有很大不同。与其对这些差异保持沉默,我们建议指南明确说明生物制品和小分子药物之间在质量保证和监管监督方面的差异。清楚这些差异可以减轻意向外后果并促进监管趋同。” 作者:识林-蓝杉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适用范围: 文件要点总结: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