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药政每周导读:2021年度审评报告发布,CDE连发细胞与基因治疗CMC技术指南,药包材迎来GMP草案
出自识林
国内药政每周导读:2021年度审评报告发布,CDE连发细胞与基因治疗CMC技术指南,药包材迎来GMP草案
2022-06-06
【创新研发】
5.30,CDE发布《局部给药局部起效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由“版本历史”可知,本文曾于2021年11月征求意见。
局部给药局部起效药物(locally applied, locally acting products,LALAP),是指应用于局部并在应用部位发挥作用的药物。此类药物如出现全身作用,则被认为是非预期的药物作用。
与系统给药药物相比,局部给药局部起效药物在处方组成、剂型特点、给药途径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因此,应针对性进行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价,包括局部给药后局部和全身的耐受性、安全性、局部和系统药代动力学、局部药效动力学、剂量探索等。
对于这类正式文件,识林建议企业用户登录后,结合“页面比对”工具,制作花脸稿,理解CDE在修订时体现出的科学考量和监管导向。
此外,CDE连续发布了下列几份正式指南。
5.31,CDE发布《体外基因修饰系统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由“版本历史”可知,本文曾于2020年9月征求意见,当时的名称还是《基因转导与修饰系统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体外基因修饰系统,本身并非药品,而是在人体外,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修饰系统,可有效地将遗传物质等转入特定目的细胞,用于修饰目的细胞的遗传物质、改变基因表达方式或调节细胞生物特性等。
目前,慢病毒载体、γ-逆转录病毒载体等常见用于将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基因导入T细胞,以实现CAR-T细胞对肿瘤的靶向杀伤;游离型载体(Episomal Vector)、仙台病毒载体等可用于将转录因子导入细胞,通过重编程获得诱导多能干细胞,为其衍生细胞产品的生产提供起始原材料。将来,预计会有更多样的载体设计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产品。
基因修饰系统种类多样,载体设计、制备过程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其来源可能不同,质量管理体系存在差异。为保证基因修饰系统质量符合临床应用的要求,需对其进行充分的质量研究。因此,有必要细化不同类型基因修饰系统药学研究的技术要求。
5.31,CDE发布《免疫细胞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由“版本历史”可知,本文曾于2020年9月征求意见。
本指导原则中免疫细胞治疗产品是指源自人体(自体/异体)细胞或人源细胞系的细胞,经过体外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分离、纯化、培养、扩增、诱导分化、活化、遗传修饰、细胞库(系)的建立、冻存复苏等,再输入或植入到患者体内,通过诱导、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而治疗疾病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例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等。
胰岛细胞、软骨细胞等体细胞,以及细胞与非细胞成分的组合产品的细胞部分也可以参考本指导原则。细胞衍生产品,如细胞外泌体、细胞裂解物、灭活细胞等产品,其细胞部分的药学研究也可能适用。
对于经基因修饰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如CAR-T等),其细胞部分可以参考本指导原则,基因修饰部分可以参考其他相关技术指南(如同期发布的《体外基因修饰系统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干细胞、输血或移植用的造血干细胞、生殖细胞,以及由细胞组成的类组织、类器官产品等。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按照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进行研发和注册申报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主要适用于上市申请阶段的药学研究。
5.31,CDE发布《体内基因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由“版本历史”可知,本文曾于2020年9月征求意见。当时的名称还是《基因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之所以更名的原因,在于定义的进一步明确。
体内基因治疗产品将外源基因(或基因编辑工具)通过适当的载体直接导入人体发挥治疗作用,而体外基因治疗产品一般在体外将外源基因(或基因编辑工具)导入细胞,制备成为经基因修饰的细胞或细胞衍生产品,最终经回输以发挥治疗作用。
由于体内和体外基因治疗产品在产品类型、基因载体类型与设计、载体的靶向性需求、起始原材料的管理、产品的纯度、杂质水平的控制、生产模式和质量风险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两类产品在研发和技术要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必要进行分类规范。
不过,在《基因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CDE,20211203)和《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CDE,20211203)这类已经发布的指南中,所谓“基因治疗产品”和“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与本文中“体内”和“体外”,以及同期发布的指南中“体外基因修饰系统”,这些概念之间的异同,还需进一步厘清。
企业用户可登录识林阅读主题词【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全面了解这两类产品的基础知识和监管体系。
【CMC与仿制药】
5.31,药典委征集《红外光谱集》(第一卷至第五卷)执行意见
药典委拟编制出版《红外光谱集》(2022年版),内容主要包括1995年至2005年已出版《红外光谱集》(第一卷至第五卷)的品种及《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新增原料药品种的红外光谱。为确保新版《红外光谱集》的质量,现对《红外光谱集》第一卷至第五卷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6.1,药典委发布新的辅料标准草案公示
包括:
识林用户可登录APP和PC查阅中国药典以及标准公示数据库。
【注册,审评,审批】
6.1,NMPA发布《2021年度药品审评报告》
NMPA与CDE在2021年成果颇丰。
报告中有大量数据,读者可自行查阅。比数据更为实用的,是提炼的信息与结论,以及其中体现出的导向与趋势。
——CDE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高,但工作量也越来越大。47个创新药批准,再创新高,按时限完成率取得历史性突破。当然,受理数量也大幅度增长。
——要事优先,审评资源聚焦临床急需,成效显著。四条快速通道(突破性治疗,附条件批准,优先审评审批,以及特别审批程序)运行良好。临床急需境外新药,81个品种中,已有54个提出申请,51个获批上市,且100%在规定时限内完成NDA审评。新冠病毒疫苗和药物均被纳入专用通道。
——更高的监管透明度,更低的企业风险与成本,企业喜闻乐见。沟通会议425次,大幅增长58.58%,其中II类会议(即为药物在研发关键阶段而召开的会议)占比70.35%。
——中药注册审评路径逐渐走通,曙光初现。批准(NDA14件,IND34件)和申请(NDA14件,IND34件)均显著增长。
——指南越多越细,审评标准越明确,但也越高。ICH实施53个,比例达到84.13%。NMPA总计发布技术指导原则87个,总数达到361个。
【生产质量管理】
6.2,NMPA征求《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意见
“原辅包”三者一向并称。
其中,原料药作为药品管理,原料药GMP是中国GMP官方附录之一,也在中国GMP指南占据一席之地。
辅料GMP也已发布,不过还是早在2006年3月发布的《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本文发布,意味着药包材终于迎来自己专属的GMP。
阅读本文,可见其整体架构与药品类GMP颇为类似,质量体系、机构人员、偏差变更等等各种要素齐备,当然,许多要求有一定简化。
读者可关注下列要点:
——适用范围。本规范中的药包材,主要是指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也包括功能性次级包装材料、表面印刷材料、组件和给药装置等。
——强调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企业应当制定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管理规程,明确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方式和标准。这一内容放在第二节,共计四条,颇为突出。
——第十三章专门讲“用户管理服务”。毕竟药包材厂家是药企的供应商,而药品才是监管的最重点,因此药包材GMP的要求需要符合其在产业链的定位。
征求意见截至7月2日。
【新药批准和报产】
5.30-6.5,NMPA发布3个新药批准,CDE受理4个新药上市
注:仅列出新药(包括改良型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的上市申请和批准上市信息。在“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背景下,申请上市以及获批的品种,其适应症、临床研究策略、注册路径,都值得业界关注和分析。
作者:识林-实木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 研发(R&D):应深入理解指导原则中关于基因修饰系统的设计、制备和质量控制要求,确保研发流程符合监管标准。
- 质量保证(QA):必须熟悉文中提到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措施,确保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每个环节都符合GMP要求。
- 注册(Regulatory Affairs):需掌握文件中的注册分类和适用范围,以便准备和提交符合要求的注册文件。
- 临床(Clinical):应了解基因修饰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在风险和质量要求,确保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体外基因修饰系统,包括病毒载体类和非病毒载体类,针对细胞治疗产品或其生产用种子细胞的基因修饰。适用于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由CDE发布,主要面向研发、生产和注册相关企业。 文件要点总结: - 风险评估与控制:强调了基因修饰系统在设计、制备和质量控制中的风险评估,要求识别和控制潜在风险,如病毒载体的回复突变和脱靶风险。
- 基因修饰系统的设计:明确了目的基因及调控元件的选择和设计要求,以及病毒载体的选择和改构策略,以提高安全性和转导效率。
- 生产用物料的质量控制:提出了对生产用物料,包括质粒、细胞库和病毒种子批的严格质量控制要求。
- 制备工艺的优化与验证:强调了制备工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要求通过工艺研究与验证来确保病毒载体的质量和批次一致性。
- 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要求对基因修饰系统进行全面的质量研究,包括鉴别、纯度、生物学活性和杂质分析,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研发(R&D):应深入理解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的特殊考虑,以指导研发策略和产品设计。
- 临床前研究(Preclinical):必须熟悉非临床研究的技术要求,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合规性。
- 质量管理(QA):需掌握受试物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监督非临床研究的质量管理。
- 注册(Regulatory Affairs):应了解指导原则,以准备和提交符合要求的注册文件。
适用范围说明: 本文适用于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包括基因修饰的免疫细胞和干细胞等,主要针对创新药或生物类似药的非临床研究。发布机构为中国CDE,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 要点总结: - 非临床研究的重要性:强调非临床研究对于阐明产品作用机制、支持临床试验设计和风险评估的关键作用。
- 受试物的代表性:要求非临床研究使用的受试物应代表临床样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 动物模型的选择:强调选择与人体反应相似的动物模型,以提高研究的相关性和预测性。
- 安全性风险评估:特别关注基因修饰可能带来的新安全性风险,如脱靶风险和插入突变风险。
- 特定产品类型的考虑:对于CAR-T、iPSC和基因编辑技术制备的细胞产品,提出了针对性的特殊考虑和评估要求。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法规指南解读: 一、适用岗位必读建议: - QA(质量保证):确保原料药生产过程符合GMP要求。
- 生产:遵循GMP附录2中关于厂房设施、设备、物料、生产管理等的规定。
- 研发:参与关键质量属性的确定和工艺验证。
- 质量控制实验室:依据原料药质量标准进行检验。
二、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原料药的生产,包括非无菌原料药及无菌原料药的非无菌生产工序。适用药品类型为化学药品,发布机构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企业类别包括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 三、文件要点总结: - 生产环境与设施要求:非无菌原料药的生产环境应符合D级洁净区标准,特别注意微生物污染控制。
- 设备使用与管理:设备应避免与产品直接接触,使用密闭设备,并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 物料管理:进厂物料需正确标识,大宗物料运输需防交叉污染,物料质量需定期评估。
- 验证要求:工艺验证应证明操作的重现性,包括关键操作的验证及清洁验证。
- 质量管理:建立杂质档案,定期比较杂质分析资料,进行持续稳定性考察。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QA(质量保证):应全面理解并执行本规范,确保辅料生产全过程符合质量管理要求。
- 生产部门:需根据本规范制定和优化生产流程,确保生产环境和设备满足规定标准。
- QC(质量控制):负责监督和执行质量检验流程,确保辅料质量符合标准。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包括原料药、仿制药和创新药的生产。适用于中国境内的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以及CRO和CDMO等企业。 文件要点总结: - 组织结构与职责明确:企业应设立适应辅料生产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及人员职责。
- 质量管理体系:强调质量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和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确保辅料质量。
- 生产环境与设施要求:规定了生产环境的卫生标准和设施的配置要求,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 物料管理:要求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确保物料符合质量标准,并建立物料追溯体系。
- 生产过程控制:强调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记录,包括物料平衡检查、中间检查和工艺用水标准。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解读: - QA(质量保证):必读。应确保所有生产活动符合GMP要求,监控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
- 注册:必读。需熟悉GMP规范,以确保注册文件和申报材料的合规性。
- 生产:必读。应根据GMP要求组织生产活动,确保生产过程的规范性。
- 研发:参考。在产品开发阶段考虑GMP要求,为后续生产打下基础。
- 临床:参考。了解GMP对临床试验用药品的特殊要求,确保临床试验的合规性。
适用范围说明: 本文适用于在中国境内从事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疫苗、中药等各类药品生产的企业,包括原料药、制剂等不同注册分类,以及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不同企业类别。 文件要点总结: - 原料血浆管理:强调原料血浆的质量和来源合法性,以及生产过程中病毒去除和/或灭活的严格控制。
- 人员资质要求:明确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的资质和经验要求。
- 生产设施和设备:规定血液制品生产厂房、实验室的独立性和专用性,以及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 原料血浆检验与追溯:要求企业对原料血浆进行严格检验,建立追溯系统,确保可追溯性。
- 生产和质量控制:强调生产过程中的温度验证、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病毒污染和安全风险评估,以及信息化记录的重要性。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 QA:负责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监督,建议定期审查和更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生产: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议参与设备和工艺管理的持续改进。
- 研发: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考虑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议与QA紧密合作以确保合规性。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涉及化学药、生物制品、疫苗和中药等药品类型的企业,包括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和原料药等注册分类。适用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如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由相关药品监管机构发布。 文件要点总结: -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明确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强调了高层管理者在质量方针、目标和计划制定中的关键作用。
- 产品质量实现要素:涵盖了机构与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物料与产品、工艺管理等关键要素,特别指出了人员培训和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
- 质量保证要素:包括变更管理、偏差管理、产品质量回顾、投诉和召回管理,强调了CAPA系统在持续改进中的作用。
- 质量风险管理:介绍了质量风险管理的职责、模式图、流程和步骤,以及在企业和管理机构中的应用。
- 质量管理系统文件:规定了文件体系结构、生命周期和种类,强调了文件管理在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中的重要性。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