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际药政每周概要:EU 修订 GMP 第一章,FDA 再公开89份 CRL,罕见病新路径,EMA 亚硝胺,WHO 基药目录
出自识林
国际药政每周概要:EU 修订 GMP 第一章,FDA 再公开89份 CRL,罕见病新路径,EMA 亚硝胺,WHO 基药目录
2025-09-09
【注册审评】
9.4,【FDA】宣布实时发布完全回应函,并公开此前未发布的89份
9月4日,FDA继首批公布202份完全回应函(Complete Response Letters,CRL)之后,再次公布89份。
识林曾报道上一次的202份CRL全部为已获批品种,其中179份文件是之前在Drugs@FDA中已公开的资料;9份是学科审评资料中可以看到相关内容的;1份重复,2份链接错误;仅有11份是暂未公开其对应品种的审评资料的。
与上次显著不同,这次是FDA首次公布仍在审评中的药物的CRL。89封CRL涵盖了近期一些备受瞩目的药物,包括Replimune、Capricor Therapeutics、Stealth BioTherapeutics等公司的药物。FDA在通告中表示今后“将及时发布新的CRL,并在批准申请时发布与该申请相关的所有CRL。此外,FDA还将发布与已撤回或放弃的申请相关的CRL。所有CRL将被删节,以删除保密商业信息、贸易秘密和个人隐私信息,但将保留公司名称。”
更多内容,请见专题文章《FDA 再公布89份 CRL,首次包含在审药物》。
【CMC与仿制药】
9.1,【EMA】更新附录1:N-亚硝胺的可接受摄入量
EMA更新了14个亚硝胺杂质可接受摄入限度(AI),涉及多种药物及其杂质的N-亚硝基衍生物,包括berotralstat、去甲基多西拉敏、多拉韦林二聚体、羟氯喹EP杂质C和D、羟嗪EP杂质A、甲氨基安替比林、甲基乙醇胺、mirdametinib、nirogacestat及其EP杂质1、普罗帕酮EP杂质B、文拉法辛EP杂质D和H等。
本周 BE 指南:
识林会员可浏览“BE指南库”。
【生产质量】
9.3,【EU】第一章:药品质量体系
9月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EU GMP第一部分《药品的基本要求》的第一章《药品质量体系》修订稿,征求意见截至12月3日。PIC/S指南也将同步修订。
此次修订聚焦质量风险管理,反映《ICH Q9 (R1) 质量风险管理》的更新内容,旨在加强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知识管理和风险管理。EU预期GMP与Q9的对齐将促进一个主动的且基于证据的质量文化(proactive, evidence-based culture),减少质量结果的变异性。EU GMP将通过嵌入基于风险的决策,并强调风险评估中的科学依据和相称性,确保药品质量和可及的一贯性。
此外,修订还强调主动识别生产风险的重要性,以防止药品短缺并缓解供应链的脆弱性,从而保障患者安全和公共健康;并进一步明确产品质量回顾的要求,特别是关于产品分组以及在回顾期间仅生产有限批次的情形。
本周 483和警告信
识林会员可浏览“警告信库”和“483库”。
【监管政策综合】
9.3,【FDA】通过新的证据原则推动罕见病药物开发
FDA宣布推出罕见病证据原则(RDEP),旨在加快针对罕见病的治疗药物审查速度并提高可预测性。该原则适用于治疗由已知遗传缺陷引起的、具有显著未满足医疗需求且患者群体极小的罕见病的药物。通过RDEP流程,申办方将获得更清晰的指导,明确可用于证明药物有效性的证据类型。
RDEP由药品审评与研究中心(CDER)和生物制品审评与研究中心(CBER)联合制定并实施,通过确保审查涵盖额外支持数据,应对罕见病药物开发的固有不确定性。根据该流程,FDA可能基于一项充分且良好对照的研究加上有力的确认性证据批准罕见病药物。确认性证据包括强有力的机制或生物标志物证据、相关非临床模型的证据、临床药理学数据、病例报告、扩大使用数据或自然史研究等。
申办方可在关键试验启动前的任何时间申请该流程。要符合资格,药物必须针对特定遗传缺陷,针对美国患者数量极少(通常少于1000人)的罕见病群体或亚群体,这些患者面临功能迅速恶化导致残疾或死亡的风险,且缺乏替代疗法。
9.5,【FDA】对未经批准的 GLP-1药品用于减重感到担忧
FDA关注到部分患者可能获取未经批准的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包括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用于减肥,此类未经批准的药物未经过FDA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审查,存在风险。
FDA指出,药房配药仅应用于无法通过FDA批准药物满足医疗需求的患者,患者应从医生处获得处方,并在州许可的药房配药。此外,患者可访问FDA的BeSafeRx活动获取安全购买处方药的资源,并在有疑问时咨询医生。
为阻止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GLP-1 API进入美国供应链,FDA建立了绿色名单进口警报(66-80)。
9.5,【WHO】基本药物的选择和使用(2025):第25届 WHO 基本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专家委员会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第25届基本药物选择与使用专家委员会会议于2025年5月5日至9日在瑞士日内瓦总部举行。
会议旨在审查和评估第24版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EML)和第10版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EMLc)的申请。
目录每两年更新一次,作为各国或地区根据当地优先事项和治疗指南制定或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参考。
此次更新,专家委员会建议在EML中新增20种药物(核心清单16种,补充清单4种),剔除3种;在EMLc中新增15种药物(核心清单12种,补充清单3种),剔除4种;为7种现有药物增加额外适应证;在EML中新增19种药物的剂型,剔除20种;在EMLc中新增49种药物的剂型,剔除29种EML中的药物总数(包括固定剂量组合)达到523种(2023年为502种),EMLc达到374种(2023年为361种)。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适用岗位: - QA(质量保证):负责确保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符合EMA的N-亚硝胺可接受摄入量(AIs)要求。
- 注册(Regulatory Affairs):需了解并应用这些AIs以支持药品注册和合规性。
- 研发(R&D):在药物开发过程中考虑这些AIs,以避免或控制N-亚硝胺的生成。
工作建议: - QA:监控生产过程,确保N-亚硝胺水平不超过规定的AIs,并在必要时进行风险评估。
- 注册:在药品注册文件中包含关于N-亚硝胺控制的相关信息,并确保符合EMA的最新要求。
- 研发:在药物设计和工艺开发阶段,评估和控制N-亚硝胺的风险,以满足EMA的AIs要求。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品中的N-亚硝胺杂质控制,包括创新药和仿制药,由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发布,适用于跨国药企和Biotech公司。 要点总结: EMA的附录1为药品中的N-亚硝胺杂质设定了可接受摄入量(AIs)。这些AIs由非临床工作组(NcWP)确定,并在适用的情况下,使用致癌潜力分类方法(CPCA)来确定。文件强调,只有在含有单一N-亚硝胺结构的情况下,这些限制才适用。N-亚硝胺杂质可能源自活性成分或其相关杂质,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含有特定API的产品或药物形式都会发现这种杂质。文件还提到,对于某些N-亚硝胺结构,如果通过结构-活性关系(SAR)/类比方法或基于最敏感的TD50数据得出的限值低于AIs,则应使用这些更严格的限值。此外,对于某些特定结构,如N-亚硝胺吲哚结构,AIs是基于C-硝基和C-亚硝基芳香族化合物的SAR和类比方法得出的。这些AIs为药品制造商提供了明确的监管要求,以控制和降低N-亚硝胺杂质的风险。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 - QA(质量保证部门):必读。需确保药品生产全过程符合GMP要求,监控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 生产(Production):必读。负责实施GMP和质量风险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 注册(Regulatory Affairs):必读。需了解GMP要求,以确保药品注册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 研发(R&D):必读。在药品开发阶段需遵守GMP原则,以确保顺利过渡到商业生产。
- 临床(Clinical):必读。需确保临床试验药品的生产符合GMP要求。
工作建议: - QA:制定和维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和操作程序,确保所有操作符合GMP要求。
- 生产:实施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确保产品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
- 注册:在药品注册文件中纳入GMP合规性声明,与监管机构沟通GMP相关事宜。
- 研发:在药品开发阶段整合GMP原则,为商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 临床:确保临床试验药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符合GMP要求,保护受试者安全。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欧盟境内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制造商,包括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和原料药,由欧盟委员会发布,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以及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 要点总结: 本文强调了制药质量体系(PQS)的重要性,要求制药企业必须建立、实施和维护一个有效的PQS,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质量和有效性。PQS应包含GMP和质量风险管理,全面记录并监控其有效性。高级管理层对PQS的有效性负有最终责任,需确保资源充足,明确角色、责任和权限。GMP关注生产和质量控制,要求所有生产过程明确定义、系统审查,并能持续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质量控制是GMP的一部分,涉及取样、规格和测试,确保材料和产品在放行前质量满意。产品质量回顾应定期进行,以验证流程的一致性、规格的适宜性,并识别产品和流程改进。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涉及对药品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查,应基于科学知识、过程经验和患者保护。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 - “注册”岗位:必读。需理解WHO预认证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南,确保提交的文件符合要求。
- “临床”岗位:必读。负责设计和执行生物等效性研究,需遵循指南中的药动学参数和研究设计。
- “研发”岗位:必读。在药物开发过程中,需参考指南优化制剂设计,确保生物等效性。
工作建议: - “注册”:确保所有提交文件遵循WHO指南,特别是在生物等效性研究设计和文件提交方面。
- “临床”:设计生物等效性研究时,考虑单剂量交叉设计,注意不同药物的药动学特性和给药条件。
- “研发”:在制剂开发中,考虑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以及不同给药方式对生物等效性的影响。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物,特别是包含阿巴卡韦、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的组合药物,针对创新药或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研究,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企业类别。 文件要点总结: 本文提供了关于阿巴卡韦/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合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设计的指导。强调了药物的药动学特性,包括最大血浆浓度时间、消除半衰期以及食物对吸收的影响。特别指出,阿巴卡韦和拉米夫定可以随餐或空腹服用,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生物利用度可能受胃肠道条件影响,因此需要在空腹和高脂餐后条件下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研究设计应采用单剂量交叉方式,重点关注亲本药物的测定以评估生物等效性。样本量计算应基于药物的变异性,洗脱期至少为七天,血样采集应密集覆盖药物达峰时间。分析方法应使用LC-MS/MS技术,且需验证其在其他药物存在时的敏感性。统计考量要求AUC和Cmax的90%置信区间在80.00-125.00%范围内。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及工作建议: - 注册(RA):必读。需熟悉WHO预认证流程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南,确保提交的文件符合WHO要求。
- 临床(Clin):必读。负责设计和执行生物等效性研究,需遵循WHO指南,确保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研发(R&D):必读。需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为生物等效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QA:必读。负责监督生物等效性研究的执行,确保研究符合WHO指南和GCP要求。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WHO预认证的化学药物,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喷丁的口服固体制剂。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企业类别。 文件要点总结: WHO发布的《异烟肼/利福喷丁生物等效性研究设计指南》提供了详细的研究设计建议。异烟肼在空腹状态下吸收迅速,峰值血浆浓度约1-2小时达到,食物可显著降低其生物利用度。利福喷丁在给药后4-6小时达到最大浓度,高脂餐可增加其AUC和Cmax。建议采用单剂量交叉设计,研究300 mg/300 mg规格。生物等效性研究应在餐后进行,推荐使用低脂高碳水化合物早餐。健康成年受试者即可,无需患者。应基于原药测定生物等效性。样本量计算应基于异烟肼Cmax的个体内变异性。洗脱期至少7天。采血时间应密集至给药后6小时。LC-MS/MS方法可用于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统计分析应满足AUC 0-t和Cmax的90%置信区间在80.00-125.00%的范围内。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及工作建议: - 注册(RA):必读。需理解WHO预认证要求,确保提交的文件符合指南规定。
- 临床(Clin):必读。设计生物等效性研究时,需遵循指南中的药动学参数和研究设计要求。
- 研发(R&D):必读。在药物开发阶段,需考虑食物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并据此调整制剂。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WHO预认证的化学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喷丁和莫西沙星的口服固体制剂。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 文件要点总结: WHO发布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设计指南提供了针对异烟肼、利福喷丁和莫西沙星的特定指导。研究表明,食物对这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显著影响,因此建议在饱腹状态下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推荐使用单剂量交叉设计,测试75/300/100 mg的固定剂量组合。研究应基于原药而非代谢物数据评估生物等效性。样本量计算应基于异烟肼Cmax的体内变异性。考虑到药物半衰期,至少7天的清洗期被认为足够。血液采样应在给药后6小时内密集进行。LC-MS/MS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人血浆中的这些药物。统计分析应满足AUC0-t和Cmax的90%置信区间在80.00-125.00%的生物等效性标准。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及工作建议: - 注册(RA):必读。需根据WHO指南调整注册资料,确保生物等效性研究符合WHO要求。
- 临床(Clin):必读。设计和执行生物等效性研究时,需遵循WHO指南中的具体建议。
- 研发(R&D):必读。在药物开发过程中,需考虑WHO指南中的药动学特性和生物等效性研究设计。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WHO预认证的化学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喷丁、莫西沙星和吡嗪酰胺的口服固体制剂。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 文件要点总结: WHO发布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设计指南提供了针对异烟肼、利福喷丁、莫西沙星和吡嗪酰胺的特定指导。研究应采用单剂量交叉设计,测试75/300/100/375 mg的固定剂量组合。食物对这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显著影响,因此推荐在进食状态下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推荐使用标准早餐。健康成人可作为研究对象,无需纳入患者。生物等效性评估应基于原药,样本量计算应基于异烟肼Cmax的个体内变异性。洗脱期至少7天,血液采样应密集至给药后6小时。LC-MS/MS方法可用于测定这些药物,生物分析方法需在其他三种药物存在下验证。统计分析要求测试品与对照品的相对平均AUC0-t和Cmax的90%置信区间在80.00-125.00%范围内。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 - 注册(RA):必读,需了解WHO预认证要求,确保提交文件符合指南。
- 临床(Clin):必读,负责设计和执行生物等效性研究,确保研究符合WHO指南。
- 研发(R&D):必读,需根据药代动力学特性调整产品研发。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利福喷丁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设计,适用于WHO预认证的药品,包括不同剂型和剂量的产品,由WHO发布。 文件要点总结: WHO发布的利福喷丁生物等效性研究设计指南强调了药代动力学特性,指出利福喷丁的最大浓度在给药后4至6小时观察到,高脂饮食可增加AUC和Cmax。建议采用交叉设计,分别对300mg和150mg剂型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研究应在餐后进行,推荐使用标准早餐。健康成人作为受试者,基于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异性确定样本量。考虑到利福喷丁的半衰期,至少7天的清洗期被认为足够。血样采集应在给药后3至6小时密集进行。分析方法应使用LC-MS/MS,统计标准要求测试与参考产品的相对平均AUC和Cmax的90%置信区间在80-125%之内。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QA(质量保证部门):深入理解GMP通则,确保所有质量控制活动符合要求。
- 生产部门:熟悉生产操作的相关章节,保证生产过程遵循GMP原则。
- 研发部门:了解药品开发生命周期阶段的相关要求,促进创新和持续改进。
- 注册部门:掌握与市场授权相关的GMP要求,确保注册文件符合规定。
- 药物警戒部门:了解投诉和产品召回的相关流程和要求。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欧盟地区内生产的所有类型药品,包括化学药、生物制品、疫苗和中药等。涉及的注册分类包括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和原料药等。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各类企业。 要点总结: - 质量控制实验室实践:强调了实验室设备和人员应符合质量控制的一般和特定要求,以及微生物实验室应最小化交叉污染风险。
- 文件和记录:所有质量控制文档应遵循GMP原则,包括规范、程序、测试报告和验证记录。
- 取样和测试:详细说明了取样方法、测试方法的验证、结果记录以及趋势分析的重要性。
- 持续稳定性计划:上市后药品的稳定性应通过持续适当的计划进行监控,以确保产品质量。
- 外包活动和投诉处理:明确了外包活动的责任分配、合同要求以及投诉和潜在质量问题的记录、评估、调查和审查的程序。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