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资讯公开
>
外企在中国面临本土行业和监管多重挑战
出自识林
2015-11-28
【编者按】 周末美国路透社刊文,称在本土企业竞争、监管和市场政策环境的影响下,在华外企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食药总局的改革使得我国药品监管更加与国际接轨;市场政策近期虽有些不确定性,但市场化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些最新的变化,都有助于内外资企业凭借各自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在公平合理的市场机制下竞争。路透社的这篇文章表明并非所有人都持这个观点。当前,我国药业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既是后浪推前浪也是大浪淘沙的时刻。现将路透社文章的摘要翻译如下,供大家参考。原文请见:url。
外企在中国面临本土行业和监管多重挑战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已经是世界强国,正在将工业力量转向制药业,以研发生产更多药品面对庞大的人口和老龄化人群的挑战。鉴于将新药推向市场通常需要10年或者更多时间,“中国制造”原研药品不会一夜之间到来,但跨国公司已经面临来自质量方面实现飞跃的本土仿制药企业的挑战,并且由于这一年来大规模药品监管政策和定价改革,外企在中国的竞争优势已逐渐消失。
本土生产商竞争
中国是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药品市场。行业研究与数据供应商IMS的数据显示,到2018年时,中国的医疗开支预计将达到每年1550亿至1850亿美元。快餐、吸烟和环境污染已经引起癌症和慢性心血管和肺部疾病的上升。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数据,中国拥有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都多的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0年,糖尿病患者将从现在的1.1亿增加到1.5亿。
这也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胰岛素生产商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的一块大蛋糕,诺和诺德自1995年在中国开设生产设施以来,到2010年已经占据中国胰岛素市场的63%。但最近一直在北京本土竞争者的攻击下节节败退。诺和诺德首席科学官Thomsen表示,“未来几年在中国的竞争将会非常艰难。现在,国家很注重打造国内生产企业。”本土竞争者既销售廉价的基础胰岛素,也有先进的现代化版本,包括由生物技术公司甘李药业生产的赛诺菲Lantus的生物类似药。
价格政策改革
更强大的本土竞争在其它方面也显而易见,根据IMS的数据,前十大中国制药公司今年平均销售额增长12%,是跨国公司的两倍。跨国公司从两年前葛兰素史克贿赂丑闻开始已逐渐遭遇挫折。
增加本土竞争力是中国以医院为主的处方药市场的结构性巨变的一部分。将药品(尤其是专利到期的西方“品牌仿制药”)加价卖给患者,这部分收入往往占国内医院收入的40-50%。但政府正在推行零加价政策,并赋予医院管理者更大的权力来与药品供应商谈判降价事宜,这项政策最初先在较小的县级医院推行。这项政策的实施将取消品牌仿制药一直以来在我国享受的定价、招标等方面的政策优惠。阿斯利康公司全球产品组合负责人 Miels表示,“品牌仿制药是现在存在的事物,但10年后品牌仿制药不会再有市场需求。”这意味着跨国企业将更依赖新的专利药品,但在中国只有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的情况下,对这类昂贵产品的需求规模并不确定。
另一方面,跨国企业正放下身段寻求与本土企业合作,目标是在中国一线城市以外的大型市场扩大产品规模。一线城市药品市场已处于充分竞争状态,流通成本高、价格低。
监管政策改革
今年1月以来改革派局长毕井泉领导下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是这次市场转型的关键。监管部门已经承诺在打击不合格本土仿制药的同时加快创新药的批准,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改善国内制药业现状,营造一个“良药走遍天下,劣药寸步难行”的社会环境。复星医药发言人称“这将为重视创新的中国本土企业创造大量机会。”合同研究机构昆泰的执行董事长Gillings表示,产品管道中中国研发的药品数量快速上升。“其规模之庞大,让每个人都有点措手不及。到下一个十年21世纪20年代,如果至少前二十(如果不是前十的话)的全球制药企业中没有总部位于中国的企业,我将会感到非常惊讶。”
编译:识林-椒
识林®www.shilinx.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admin@shilinx.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