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独树一帜,讲中药审评审批课程
出自识林
2021-05-13
IPEM将于5月19日在北京开“中药注册审评审批”课程,讲者是我国中药临床审评专家唐健元博士,主持人是美国植物药审评专家窦金辉博士。在全行业都热衷于生物药、基因药、细胞药、人工智能产品的蓬勃发展时,勇于开讲中药课程,令笔者联想多多。
2003年抗击“非典”的后期,大概是5月份,北京市防治“非典”工作组派人去救治“非典”患者的北京各医院收集患者的胸片和相关临床资料,为研制诊治“非典”的药械产品提供一手的临床资料。医院的配合不理想,有些医院不愿意分享资料。但据说,此前曾经有人去收过胸片的临床资料,而且医院都给了,因为来人拿的是吴仪副总理的“帖子”,是专门为研发诊疗“非典”的中医药产品的。可见,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也不知后来这些资料是否派上了用场。
如今“新冠”时期,虽然瑞德西韦和单抗类等药品对治疗“新冠”似乎有一定的疗效,但离特效药恐怕还有距离,且可及性差。一旦疫情严重,民众们恐怕还是要靠各种缓解症状的药品来拖延时间,让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反击病毒的侵入。中医药,至少在缓解肺部症状上,应有多年的经验,可及性好,民众认可度也高,理应派上用场,理应得到支持。
也许更重要的是,与全球竞争对手相比,我国搞创新药的优势在哪?扪心自问,怎么数,中医药也应该是名列前茅的。科学技术、理性思维和数学算法等,属于全人类,非为西医西药所独有。这年头,研究中医药,若是不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理性思维、数学算法和监管理念等,就显得短见了。很难想象,华佗、李时珍等前辈,当年会拒绝使用任何有利资源。
有人会说,中药与西药不同,是复杂成分,不能硬性地用西医西药的方式来评估疗效。这话当然有道理,但是否了解美国FDA是如何用西医西药的方式来“软性”地评估含复杂成分的植物药?在2016年底批准了首例植物药(Veregen,茶多酚,含8个主要成分及10%左右的不明混合物)后,FDA参与审评的主要人员,包括上面介绍的窦金辉博士及FDA所有小分子和大分子药品临床审评最受尊重的R. Temple博士,2008年联名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题为“来自古老医学的新疗法”的文章。【文章中译文,及Veregen审评卷宗的英文原文和中译文】 众所周知,有关新药批准的文章,由于有III期临床疗效的确证性数据,通常是发表在像新英格兰杂志这样的医学杂志上的。而Nature Biotechnology更多是科学技术性杂志。选择在此发表文章,正如作者们在文章结束的最后两段中所说,就是通告FDA为含有不明复杂成分的植物药创立了新的审评框架,鼓励植物药的研发和产品注册。
我国审评中药,毕竟与FDA审评植物药有所不同,植物药只是中药的一种,且不一定是在中医指导下的用药。植物药至今只有两个获得FDA批准上市,且应用范围十分有限。相比之下,中药在我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14亿人民中广泛地应用,具有巨大的临床资源和数据优势。如何借鉴FDA对复杂成分药品审评的科学和监管理念和经验,发挥我国用药史、临床资源及中医药理论的优势,改进完善中药监管体系,发展相应的监管科学,应是值得关心中药和新药创制的人探索的。
今年4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将药品监管科学研究纳入国家相关科技计划,重点支持中药、生物制品(疫苗)、基因药物、细胞药物……”,中药列在首位。按照仿制药生物等效的定义,中药都是创新药,没有仿制药。此时此刻,IPEM开设中药注册审评审批课,讲授中药的监管科学,既是响应国家号召,也是支持走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创新药路,加油!
作者:识林-红衫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 admin@shilinx.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