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制造最新监管与产业进展
出自识林
连续制造最新监管与产业进展
笔记 2017-04-02 识林 3月22-24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 FDA/PQRI 促进产品质量年度会议上,来自美国 FDA,制药企业和学术界近 200 人参加了会议。北京大学和识林平台三人作为仅有的国内参会人,与大家分享一手情况。 作为会议三大议题之一,连续制造受到美国、欧盟、日本药监,全球制药企业,和学术界的重点关注,报告议题涉及:
不同于简单的概念炒作,连续制造是基于科学技术的行业革新趋势,正如默沙东 CMC 政策全球负责人和执行总监 Christine Moore 在开场报告的介绍,21 世纪的制药业也许将走向更小巧的厂房设备,更短的库存周期,更灵活的设施转换,全面的电子数据化。从过去十年智能手机带来的生活变化,以及美国第二大钢铁生产商纽柯(Nucor)的案例来看,连续制造对行业冲击的速度和力度可能超出想象。 连续制造是美国的国家级优先技术 美国药典(USP)的 Robert Femia 指出:制药业的连续制造已被视为国家级优先技术,为此 USP 已经组织了圆桌会议和专家团,包含了监管部门,企业和学术界的成员,探讨和制定关于连续制造的一系列标准化问题,包括:
研发成本和工艺开发成为连续制造的关键优势 不到传统工艺1/10的研发批量,节省工艺放大和验证的资源和时间是连续制造已经广为人知的优势,Rutgers 大学的特聘教授 Fernando Muzzio 建立团队开始研究物料性质、工艺参数与产品标准间的关系,结合美国FDA新药质量评价办公室前主任,现 GSK CMC 战略副总 Moheb Nasr 博士在介绍 ICH Q12 最新进展中提到的“已建立的条件”(Established Conditions),根据物料属性和过程参数调整工艺参数,或决定生产是否继续的灵活性可能为企业节省生产工艺变更、偏差处理和生产数据可靠性合规所需的资源和时间。 对国内企业,连续制造和绿色化学在原料药中的应用也很有借鉴价值,礼来公司小分子设计研发高级总监 Paul Collins 博士分享了三个案例:案例 A 中 API 的生产成本下降了 50%,案例 B 中避免了氢气燃料仓使用带来的2000万美元的成本和安全隐患,案例 C 减少了研发时间,技术转移的时间减少了一半,废物排放也减少了。 连续制造实施的配套研究渐入佳境 Colorcon 公司全球监管事务总监 David Schoneker 在报告中指出,连续制造对辅料提出了新需求,物料属性需考虑在持续进料中流动性的一致性和均一性,预混的辅料有可能减少进料控制的难度和风险,而且需要更快速和稳定的包衣设备。 质量体系可能面临的问题不仅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企业也着手其对比研究,Janssen 公司 CMC 监管事务助理总监 Gilfredo Navarro 提出:质量协议、投诉管理、变更、年度质量回顾、CAPA 等质量体系要素可能并不会在连续制造中明显变化,但产品处置和放行、数据放行、批记录审核、产品和物料质量标准、稳定性策略,尤其是偏差调查可能会有明显不同。以检测为例,传统的成分、含量、溶出、外观等项目的检测方法,取样方式,检验手段都产生了变化。另外,整个系统的资源分配和培训方式也应随之调整。 成本与质量研究还欠火候 尽管有很多报告涉及到连续制造的成本收益和对生产质量的提升,但两个核心问题还缺乏充分的讨论:连续制造是否能够带来大于投入的收益,产品标准和控制水平的提高有什么样的临床相关性? 理念上更进一步的是,连续制造并不再被简单视为昂贵的“奢侈品”,阶段式生产的产品,甚至是仿制药,也可能考虑转为连续制造,但大会上没有给出明确的计算方法和案例,对转化为连续制造的收益也没有深入。参会企业均已原研为主,仿制药企业的关注和参与也许才能真正推动成本收益的研究。 临床相关性是 FDA 药品审评与研究中心主任 Janet Woodcock 反复强调的质量属性,但目前的分析模型还未能建立连续制造与其的关联,如,真实生产中,精确到0.1% 的杂质控制能力能够降低产品超出1%标准的概率,但 0.1% 与 1% 的杂质,在临床上还缺乏任何数据支持的差异。但退一步讲,药品的可及性已被 FDA 视为质量属性之一,连续制造提供的生产灵活性也许能在这个意义上提高质量。 监管参与和挑战 近半参会人来自 FDA,并有 6 个关于连续制造的报告,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日本药品与医疗器械管理局(PMDA) 也分别进行了报告和讨论,有参会人问起:中国药监部门在 ICH Q12 和连续制造方面的参与程度怎样? 尽管 FDA 新兴技术团队(Emerging Technology Team)的负责人 Larry Lee 博士及其同事再三表示 FDA 正在全力排除连续制造监管途径的主要障碍,但参会人还是对批次定义、物料批次追踪、工艺验证、清洁方法和验证、取样方式、自动化与信息化、数据可靠性等热点论题心存疑虑。 FDA 不仅增强了与业界的交流,也在建设自身知识库,包括:
作者:识林-枫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适用范围: 文件要点总结: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