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
  • 视频
  • 社区
  •  首页
政策法规
  •  国内药监
  •  FDA
  •  EU
  •  PIC/S
  •  WHO
  •  ICH
  •  MHRA
  •  PMDA
  •  TGA
研发注册
  •  概览
  •  监管动态
  •  研究专题
生产质量
  •  概览
  •  监管动态
  •  各国GMP
  •  中国GMP
  •  中国GMP指南
  •  GMP对比
  •  检查缺陷
  •  研究专题
主题词库
  •  主题词库
帮助中心
  •  帮助中心
关于识林
  •  识林介绍
  •  识林FAQs
  •  功能介绍
  •  团队诊断
  •  联系我们
登录
  •  登录
  •  注册
替换
查找内容:
替换为:
全部替换
插入链接
链接网址:
链接显示标题:
请选择网址类型
点我插入链接
插入文件
文件名称:
文件显示标题:
请选择文件类型
点我插入文件
发现错误 发表观点

原文内容

反馈意见

提交 正在提交..... 反馈历史

复制下面的地址分享给好友

确定 正在提交.....
train

你好,

关闭
提交 重做 重新开始 关闭
跳转
  • 新建同级
  • 新建子级
  • 删除
  • 重命名
选择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公开

取消 确定

1. 基本信息
姓名:
企业:
职位:
联系方式:
邮箱:
2. 请在此填写您的问题,我们将优先安排答疑
提交

报名成功!
课程观看链接如下:
请添加课程助理微信,获得更多信息:
确认
确定

  • 知识
  • 视频
  • 社区
  • 政策法规
    • 国内药监
    • FDA
    • EU
    • PIC/S
    • WHO
    • ICH
    • MHRA
    • PMDA
    • TGA
  • 研发注册
    • 概览
    • 监管动态
    • 研究专题
  • 生产质量
    • 概览
    • 监管动态
    • 各国GMP
    • 中国GMP
    • 中国GMP指南
    • GMP对比
    • 检查缺陷
    • 研究专题
  • 主题词库
  • 帮助中心
  • 关于识林
    • 识林介绍
    • 识林FAQs
    • 功能介绍
    • 团队诊断
    • 联系我们
  • 30天免登录

    忘记密码?

识林

2024年,识林发布的对比解读和案例解析

首页 > 资讯 > 2024年,识林发布的对比解读和案例解析

页面比对

出自识林

2024年,识林发布的对比解读和案例解析
案例解读
页面比对
笔记

2025-01-11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在官方法规指南之外,识林或原创、或整理收集了大量对比解读、案例解析等内容,作为识林用户的参考资料,提供更多视角,与岗位实务联系更为紧密。这类资料均收录在“对比解读案例解析”数据库内,通过“业务标签”和“知识标签”的交叉索引,用户可迅速查阅学习本岗位最相关的内容。

这类资料均收录在“对比解读案例解析”数据库内,通过“业务标签”和“知识标签”的交叉索引,用户可迅速查阅学习本岗位最相关的内容。

2024年,识林发布了数百份非法规指南类的知识内容,其中有97篇内容是识林原创或编译的,作者中也包括来自企业一线的向导老师。下面基于分类和点击量进行整理,供识林会员查阅。

*注:解读和案例内容仅供识林企业会员用户查阅。

图:2024年案例解析涵盖领域
监管与政策

【案例】数据驱动的药品质量评分系统及其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作者:识林@雪杉

为了提高药品生产的透明度,美国FDA药品质量办公室已开始开发一个框架来客观评估药品生产场地的质量管理成熟度 (QMM)。当药品生产商拥有一致、可靠和稳健的业务流程来实现质量目标并促进持续改进时,他们就可以在其工厂实现高 QMM。FDA 的努力与白宫 2021 年 6 月发布的关于“建立有弹性的供应链、振兴美国制造业和促进广泛增长 Fileicon-pdf.png”的报告相一致,该报告强调了药品供应链内透明度的必要性。因此,显然需要一个按照 FDA 的建议评估药品生产商以及药品的系统。这样的系统应该向所有利益相关者开放,并利用客观的、基于科学的数据,这些数据不是由生产商自愿提供的,而是由独立方生成、收集和评估的。美国医学会的决议支持这种方法,该决议确定需要“对批次药品的化学成分进行独立检测和验证”。因此,作者建议创建一个数据驱动的质量评分系统,以区分不同生产商生产的含有相同 API 的药品的质量。这样的系统将客观地对药品质量进行排名,这是对FDA提议的 QMM 框架的补充,QMM框架是对药品生产商的业务流程进行排名。本文提出的质量评分系统应纳入医疗保健组织和其他购买者使用的药品采购流程中。购买者使用该系统可能会激励药品生产商生产最高质量的药品。

【解读】全球药品监管体系索引:韩国

作者:识林@槭

将韩国药品监管体系梳理成5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介绍了行政及法律体系,专利制度;第二部分介绍药品研发的相关法规;第三部分介绍注册过程,原料药、孤儿药及进口药品的注册要求;第四部分是生产质量相关文件;第五部分介绍上市后的相关规定、药品定价以及药物警戒情况。

其他案例或解读还包括:

【解读】全球药品监管体系索引:印度尼西亚

【解读】全球药品监管体系索引:越南

【解读】全球药品监管体系索引:美国

【解读】2024上半年全球药品监管政策综述

【解读】关于中国新版专利审查指南2023专利挑战规则的亮点和潜在漏洞

【案例】药品委托生产监管解读及工作进展-2024制药工程大会报告纪要

临床研究

【解读】中美获益-风险评估指南对比

作者:识林@樟

CDE指南虽指明了获益-风险评估是药物临床研发、上市申请、上市后监管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但此篇指南并不适用于上市后,仅适用于临床研发和上市申请获益-风险评估;FDA指南适用于从上市前到上市后的获益-风险评估,但是并不直接涉及药物开发生命周期中的例如关于研究性新药(investigational new drug,IND)首次人体试验和扩大使用申请的监管决策。

CDE指南适用于化学药物和治疗用生物制品;FDA指南适用于 505(b) NDA 和 PHSA 351(a) BLA,是包含预防用生物制品的,比如疫苗;但是生物类似药(根据351(k)的BLA)不适用本指南。

【解读】临床试验稽查中的文件稽查要点

作者:识林向导@寒星苍梧

本文件的分享内容是根据本人在一项细胞治疗产品的临床试验稽查期间的经历所得,会涉及到细胞治疗产品的特殊性。

NMPA发布的2020《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中规定:申办者为评估临床试验的实施和对法律法规的依从性,可以在常规监查之外开展稽查。稽查,指对临床试验相关活动和文件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检查,以评估确定临床试验相关活动的实施、试验数据的记录、分析和报告是否符合试验方案、标准操作规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其他案例或解读还包括:

【解读】赫尔辛基2024版本学习心得

【解读】关于抗肿瘤药联合治疗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及其相关文献的学习和思考

【解读】2024年 ICH 系列培训 ICH M13A 指导原则培训-答疑整理

【解读】科技创新与医学研究伦理研讨会-参会总结

药学研究

【解读】CDE《化学药创新研发与药学研究培训会》问答整理

作者:识林向导@拨云月见

本文是对7月26日药审中心、药品长三角分中心、药品大湾区分中心在上海联合举办的《化学药创新研发与药学研究培训会》现场问答的整理,尽量如实呈现CDE的回复,笔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调整部分措辞,保留部分口语表达。

另外法规具有时效性,参考本文时注意结合现行法律法规,或者同监管积极的沟通交流。

【解读】FDA 人用药中亚硝胺杂质的控制指南版本对比 2024 vs 2021

作者:识林

时隔三年,FDA 修订 2021 年指南 Control of Nitrosamine Impurities in Human Drugs Guidance for Industry ,从篇幅上看内容变化很多,大多还是对 FDA 以前发布内容的融合、以及与欧盟已发布内容要求相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FDA 在其网页公布的亚硝胺杂质建议的AI限值(Table1-3)、确证检测分析方法、安全性检测方法,在安全性检测方法(safety testing methods)的描述中写道:

  • 其它药监部门可能会与 FDA 有不同的建议 AI 限值;如果申请人要求 AI 限值高于 FDA 建议的限值,有效的增强型 Ames 检测的阴性结果可以用来支持亚硝胺的上限,但是 FDA 可能会要求提供增强型 Ames 检测分析之外的额外的安全性数据。
  • 除了增强型 Ames 检测之外,FDA 还要求体外哺乳动物细胞突变测试和体外代谢数据(包括人肝细胞或微粒体),且体外突变测试为阴性结果加以代谢数据,以支持 1500 ng/天的 AI 限制。FDA 这些建议可能与其它药监部门不同。

其他案例或解读还包括:

【解读】生物制品 DS 与 DP 蛋白浓度本应一致却出现了潜在“差异”?如何回复这一缺陷

【解读】ADC 药物质量控制与分析方法,及药典总论框架和关键点

【解读】FDA CBER OTP 问答会:基因治疗化学、生产和控制课程纪要

【解读】业界意见与监管反馈的分析:欧盟ATMP临床试验申请指南(原液质量部分)

【解读】业界意见与监管反馈的分析:欧盟 ATMP 临床试验申请指南(制剂质量部分)

【解读】FDA CBER OTP 问答会:基因治疗生物制品许可申请的化学、生产和控制(CMC)准备情况课程纪要

【案例】可比性研究统计方法的应用实例(三)——等价检验

注册与变更

【解读】长三角分中心《药品注册申请受理业务专题培训》问答整理

作者:识林向导@拨云月见,审校:识林向导@魏微甜

本文是对2024年09月05日药审中心和药品长三角分中心组织开展的《药品注册申请受理业务专题培训》现场问答的整理,笔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调整部分措辞,保留部分口语表达,尽量如实呈现各位老师的答复。

另外法规具有时效性,参考本文时注意结合现行法律法规,或者积极的同监管进行沟通交流。

【解读】注册核查(研制现场)常见缺陷

作者:识林向导@芒种

药学研制现场核查(以下简称研制现场核查)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药学研制情况(包括处方与工艺研究、样品试制、质量控制研究、稳定性研究等)的原始资料进行数据可靠性的核实和/或实地确证,核实相关申报资料的真实性、一致性。

一般情况下,研制现场核查以确证性临床试验、生物等效性研究等药物临床试验相关批次为起点,直至商业规模生产工艺验证批次前为止,重点包括确证性临床试验批次/生物等效性研究批次等药物临床试验批次、技术转移批次、申报资料所涉及的稳定性试验批次等影响药品质量评价的关键批次。必要时,可前溯至研究立项、处方筛选、工艺优化等研究内容。

豁免药物临床试验的,以进行质量对比研究的相关批次为起点;未进行质量对比研究的,以工艺处方基本确定后的批次为起点。

【解读】中美玻璃瓶和胶塞变更指南的对比简析

作者:识林向导@Jenni-Lei,审校:识林向导@Xunger、识林向导@sylva

FDA于2024年7月发布了玻璃瓶和胶塞变更指南,旨在整理众多FDA指南文件中有关批准后变更申报中玻璃瓶和胶塞变更的适当报告类别和研究内容的建议。新药(化药)和生物制品的玻璃瓶和胶塞一般与药品直接接触,且在药品贮存过程中,与药品长期接触,可能与药品发生反应或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进而可能影响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截止目前,国内未有专门针对玻璃瓶和胶塞的变更指南,仅在化药或生物制品药学变更指导原则中提及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变更情形,可能FDA和国内监管机构对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监管要求有所不同,通过分析对比FDA和国内指南对于玻璃瓶和胶塞变更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玻璃瓶和胶塞变更,并且基于风险分析的理念,更好的分析、评估和管控玻璃瓶和胶塞变更。

其他案例或解读还包括:

【解读】2024年3月电子申报新规验证标准、法规要求及相关技巧-V1.0

【解读】注册核查(生产现场)常见缺陷

【解读】沟通交流及加快注册上市路径

【解读】CDE 申请人之窗表单填写之一般性技术问题咨询

【解读】立足全球的 RA 该具备哪些知识与技能?TOPRA 和 RAPS 知识体系的对比

【解读】问答整理:第十二期药审云课堂-化学药品仿制药药学申报资料撰写要求及常见问题(原料&制剂)

【解读】学习总结:《生物制品受理基本要求及常见问题》相关培训

【解读】CDE 申请人之窗表单填写之资料提交网上预约

【解读】EDQM 实用工具 knowledge database 简介

【解读】CDE 申请人之窗表单填写之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申请表

【解读】关于《2024年支持川渝医药产业发展药品注册技术系列培训班(生物制品)》问答整理

【解读】创新药各阶段申报可加快程序要点

【解读】专题梳理:药品说明书的撰写(化药和治疗用生物制品)

【解读】CDE 申请人之窗表单填写之申请/推荐其他药品作为参比制剂

【解读】CDE 申请人之窗表单填写之临床试验登记

【解读】NMPA 药品业务应用系统表单填写之境内生产药品上市许可-生物制品

【解读】CDER BLA 完全回应函中的 CMC 趋势分析

【解读】“支持长三角和大湾区医药产业发展药品注册技术系列培训班(细胞和基因治疗)”答疑清单

【解读】NMPA 办事大厅表单填写之麻精药品年度报告

【解读】NMPA 药品业务应用系统表单填写之境内生产药品注册一致性评价申请

【解读】NMPA 办事大厅表单填写之麻精药品研制立项

【解读】药品年度报告采集模块企业端操作-实用技巧

【解读】2024年3月欧洲变更法规 (EC) No 1234/2008 修订前后的详细对比

【思维导图】DMF申报流程及材料清单

【案例】申报流程及材料清单(USFDA-DMF Type II)

【案例】充分利用监管沟通机会,避免 NDA/BLA 中缺陷重现 – 以微生物缺陷为例

【案例】通过正式争议解决请求程序,推翻 CRL

生产质量

【解读】各国无菌附录对比

作者:识林

本文以FDA无菌GMP为基准,对比FDA、PIC/S-EU-WHO、PMDA、中国以及加拿大的无菌GMP附录的条款(其中术语部分仅对比FDA与PIC/S-EU-WHO),相关的无菌GMP如下:

  • FDA 通过无菌工艺生产的无菌药品 - cGMP - 2004/09 中文版
  • PIC/S PE 009-17 附录1:无菌药品生产 - 2023/08/25 双语版
  • EU GMP 附录1 无菌药品生产 - 2022/08/22 双语版
  • WHO TRS 1044 附录2 无菌制剂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2022/12 双语版
  • PMDA 无菌药品无菌工艺生产指南 - 2006/07
  • 中国 GMP 附录1:无菌药品 - 2011/02/24 英文版
  • Canada GMP 附录1 - 无菌药品生产 - 2024/05/21
  • Canada GMP 附录1 - 无菌药品生产 - 2018/02/28

参考“PDA GLOBAL STERILE MANUFACTURING REGULATORY GUIDANCE COMPARISON & ASSESSMENT TOOL”。

【案例】微生物控制在CCS中的应用

作者:识林@筱筱

微生物污染控制是无菌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污染控制策略(CCS)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无菌生产的各个阶段,都存在潜在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因此对微生物的严格控制一直是药企极为关注的重点。

2022年,美国FDA公布了37起因生物污染而导致产品召回的事件。在2023年10月12日,印度Kilitch Healthcare工厂因微生物污染等问题,收到了FDA长达20页的483表格。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对于如何控制微生物污染,无菌生产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挑战和不足。

微生物污染控制是一项全面、细致且复杂的程序性操作,需要采取系统性的措施。本文参考了王晓明老师关于“从霉菌调查看微生物控制”课程和书籍,以及发表在PDA letter中的关于降低微生物污染的最佳实践的文章,总结整理了相关内容以供参考。这些信息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微生物污染控制的挑战,提高无菌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

【案例】2023年中国企业 FDA 检查结果回顾和483案例分析

作者:识林向导@识林雪杉

在过去的2023年,FDA现场检查不断回升,甚至已经超过疫情前的水平。FDA官方数据看板(data dashboard)已发布的数据中,2023年共有37个中国药企人用药非生物研究类检查,其中检查未通过(OAI)结果为两个。相比之下,印度企业接受FDA检查的数量为中国的近三倍,OAI结果也多达17个。本文将概述已公布的中国企业2023年检查结果,并对其中一家未通过检查的中国原料药企业483做案例分析⁠。

其他案例或解读还包括:

【解读】揭开“烟雾试验”的面纱

【解读】实验室数据第二人复核

【解读】药典称量及天平相关要求解读

【解读】持续稳定性考察简化设计思路

【解读】USP、EP、CP 中纯化水的质量标准对比与解析

【解读】ECA 注射剂目检指南与 USP 1790 注射剂目检对比解读

【解读】清洁验证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解读

【解读】中美欧日药典 WFI 控制

【解读】2025版《中国药典》四部编制新进展

【解读】中美日欧药典溶解度对比

【解读】“简单”类计算机化系统的数据完整性管理

【解读】中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中关于溶液的澄清度检查的异同比较

【解读】基于风险和科学的取样方案确定

【解读】持续工艺确认关键参数的警戒限和行动限说明

【解读】制药用水—饮用水监控项目与监控方式的讨论

【解读】FDA 药品生产现场检查的总结与思考

【解读】“FDA 对 GMP 合规的要求”讲座 Q&A

【解读】2025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概况

【解读】国外相关法规对天平及称量的规定详解

【解读】抗体类药物生产现场核查关注点和常见问题分析

【解读】生物制药的CMC监管合规挑战 - 外源因子污染 - 支原体

【解读】生物制药的CMC监管合规挑战 - 外源因子污染 - 细菌/真菌

【解读】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关于开展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线上培训”的部分内容的整理

【解读】放射性药品生产检查指南(征求意见稿)阅读笔记

【解读】生物制药的CMC监管合规挑战 - 外源因子污染 - 病毒

【解读】生物制药的CMC监管合规挑战 - 外源因子污染 - 朊病毒

【解读】应用贝叶斯定理评估产品污染概率

【解读】CAR-T 产品常见的 CMC 和 GMP 检查缺陷分析

【解读】生物制药 CMC 监管合规的风险管理

【解读】欧盟和PICS无菌附录实施 行业研讨会

【解读】无菌附录对比 术语

【案例】无菌生产中的干预措施风险评估和管理

【案例】PICS 对检查机构和生产商的要求与实践

【案例】RABS 系统气流设计的缺陷案例 -- 18年前的错误今天如何避免?

【案例】LIMS 系统大量记录异常、补记录、遗弃原始记录、命名混淆:印度 Dr. Reddy's 两设施包揽常见数据可靠性问题

【案例】浅谈如何运用“疏水差减模型”选择等效色谱柱

【案例】转基因细胞热原检测新方法

品种综合

【案例】中美欧药典关于放射性药品通用技术要求对比

作者:识林向导@J&K

ChP2020中与放射性药品相关通用技术要求共3项:通则1项,指导原则2项。1401 放射性药品检定法;9501 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9502 锝[99mTc]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EP11关于放射性药品的通则有5项,2.2.66. Detection and measurement of radioactivity,放射性检测与测量,与《中国药典》1401类似;5.7. Table of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dionuclides mentioned in the European Pharmacopoeia,《中国药典》是收录在1401里面

5.19. Extemporaneouspreparation of radiopharmaceuticals即时标记类放射性药品,可结合《中国药典》9501和9502,正电子类锝[99mTc]系列类一般也属于即时标记类,USP的〈825〉RADIOPHARMACEUTICALS中的“3.IMMEDIATE USE OF STERILE RADIOPHARMACEUTICALS”均是即时标记类放射性药品;《Chemical precursors for radio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是EP独有,药典委也在立项研究中;Radio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放射性药品制剂通则,与USP不同的是,EP的放射性药品通则不包含生产相关内容,常规的制剂通则。

USP-NF2024关于放射性药品通则主要也是3项,〈821〉RADIOACTIVITY,与《中国药典》的1401类似,不过重点介绍放射性测量的仪器设备要求;〈825〉RADIOPHARMACEUTICALS—PREPARATION, COMPOUNDING, DISPENSING, AND REPACKAGING,放射性制剂通则,《中国药典》暂无放射性制剂的通则,对于正电子类与锝[99mTc]药单独有指导原则。〈825〉的内容更像是国内的GMP附录《放射性药品》;〈1821〉RADIOACTIVITY—THEORY AND PRACTICE,放射性测量理论与方法,《中国药典》1401相当于是〈825〉与〈1821〉的结合。

其他案例或解读还包括:

【解读】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法规索引

【解读】生物制药的概念与四次发展浪潮

【案例】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 FDA 合规趋势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适用岗位:

  • QA:必读,需确保无菌药品生产过程符合GMP要求。
  • 生产:必读,负责实施无菌药品生产操作。
  • 研发:必读,涉及无菌药品的工艺开发和验证。
  • 质量控制(QC):必读,负责无菌药品的质量检验。

工作建议:

  • QA:审核生产流程,确保符合GMP附录1要求。
  • 生产:按照GMP附录1指导无菌药品的生产操作。
  • 研发:根据GMP附录1要求,设计和验证无菌药品生产工艺。
  • QC:依据GMP附录1进行无菌药品的质量控制和放行。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加拿大的无菌药品生产,包括化学药和生物制品,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以及CRO和CDMO等企业。

文件要点总结:

  1. 无菌药品生产环境:明确了无菌药品生产环境的控制要求,特别强调了对无菌环境的监控和维护。
  2. 无菌操作技术:规定了无菌操作技术的标准,包括无菌连接和无菌灌装等关键步骤。
  3. 无菌药品的质量控制:强调了无菌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微生物检测和内毒素检测。
  4. 无菌药品的储存和运输:提出了无菌药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特定要求,以保证药品的无菌状态。
  5. 无菌药品的验证:新增了无菌药品生产过程的验证要求,包括工艺验证和设备验证。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法规指南解读

适用岗位:

  • QA(质量保证)
  • 生产
  • 研发
  • 临床
  • 注册

工作建议:

  • QA:确保所有生产活动符合GMP要求,监督无菌药品生产流程。
  • 生产:按照GMP要求执行无菌生产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 研发:在药品开发阶段考虑GMP合规性,设计符合要求的生产流程。
  • 临床:确保临床试验用药的无菌性和质量符合GMP标准。
  • 注册:在药品注册过程中提供符合GMP要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信息。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的无菌药品生产,包括原料药、制剂等。适用于欧盟地区的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

要点总结:

  1. 无菌药品生产环境:强调了对无菌药品生产环境的严格控制,包括洁净室的分类和设计,以及对生产环境的持续监测。
  2. 质量风险管理(QRM):在整个文件中,QRM是确保无菌药品生产质量的核心原则,要求企业在设计和控制生产设施、设备、系统和程序时应用。
  3. 关键控制点:提出了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包括设施设计、设备操作、过程验证、环境监测和人员培训等。
  4. 污染控制策略(CCS):强调了CCS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实施全面的CCS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5. 无菌工艺验证:要求对无菌工艺进行验证,包括无菌过程模拟(APS)和其他相关测试,以确保生产过程能够持续产生无菌产品。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必读岗位:

  • QA(质量保证)
  • 生产(无菌药品生产相关人员)
  • 设备工程(无菌药品生产设备维护与设计)

工作建议:

  • QA:确保所有无菌药品生产活动符合EU GMP Annex 1的要求,并进行定期审查。
  • 生产:按照文件指导原则进行无菌药品的生产操作,确保生产环境和过程的合规性。
  • 设备工程:设计和维护符合GMP要求的无菌药品生产设备,包括洁净室和相关设施。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无菌药品的生产,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特别关注在欧盟(EU)的生产企业,包括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

要点总结:

  1. 无菌药品生产环境:强调了无菌药品生产应在适当级别的洁净室中进行,并对洁净室的分类、设计和维护提出了具体要求。
  2. 风险管理:要求运用质量风险管理(QRM)原则,对无菌药品生产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3. 污染控制策略:提出了污染控制策略(CCS)的概念,要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实施,以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4. 设备和工艺:对无菌药品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和工艺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设备的设计、确认、维护和监测。
  5. 人员资质与培训:强调了无菌药品生产人员需要具备适当的培训、知识和技能,以确保生产过程的无菌性。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及工作建议:

  • QA(质量保证):必读。应关注变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保变更符合FDA要求。
  • 注册:必读。了解变更流程,为变更申请提供支持。
  • 生产:必读。在实施变更时,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规定。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美国FDA监管下的化学药和生物制品,涉及玻璃瓶和胶塞的容器密封系统和组件变更。适用于所有在美国市场运营的药企。

文件要点总结:

  1. 变更类型识别:明确了玻璃瓶和胶塞变更的类型,包括重大变更和次要变更。
  2. 变更申请流程:规定了提交变更申请的流程,包括所需文件和信息。
  3. 风险评估:强调了在变更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以确保变更不会影响产品质量。
  4. 质量控制:要求在变更后对产品进行额外的质量控制测试,以验证变更对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5. 监管沟通:鼓励与FDA进行沟通,以确保变更符合监管要求。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必读建议:

  • QA(质量保证):应深入理解指南中关于亚硝胺杂质控制的要求,并确保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与之相符。
  • 注册:需熟悉本指南,以确保所有药品注册文件和申请均符合FDA对亚硝胺杂质控制的最新要求。
  • 生产:应根据指南调整生产流程,确保API和药品的生产过程中亚硝胺杂质得到有效控制。
  • 研发:在药物研发阶段即考虑亚硝胺杂质的潜在风险,采取预防措施。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合成API及含有化学合成API的药品,包括创新药和仿制药,不局限于美国市场,也适用于其他监管机构如EMA和PMDA监管的药品。

文件要点总结:

  1. 亚硝胺杂质风险评估:强调制造商应对所有化学合成API和药品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亚硝胺杂质的潜在存在。
  2. 可接受摄入量限制:明确了NDMA、NDEA等亚硝胺杂质的可接受日摄入量(AI)限制,并建议制造商据此设定API和药品中的亚硝胺杂质限量。
  3. 生产过程控制:特别指出API制造商应优化生产流程,避免使用可能产生亚硝胺的反应条件,或确保这些条件得到充分控制。
  4. 供应链管理:强调了对供应链中原材料的监控,以防止亚硝胺杂质的引入。
  5. 变更报告与监管沟通:要求制造商在发现亚硝胺杂质或进行生产流程变更时,及时向FDA报告,并根据监管要求提交变更。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解读法规指南:FDA无菌药品生产指南

适用岗位:

  • QA(质量保证):确保生产过程符合GMP规定。
  • 生产:按照无菌工艺要求执行生产操作。
  • 工程:维护和验证生产设备和设施。

工作建议:

  • QA:定期审查无菌工艺流程,确保符合FDA指南。
  • 生产:执行无菌操作培训,严格遵守生产SOP。
  • 工程:定期对洁净室和设备进行验证和维护。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通过无菌工艺生产的无菌药品,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疫苗等,主要针对美国FDA监管下的药品生产企业。

要点总结:

  1. 洁净室和设施要求:强调了洁净室设计、空气过滤、压力差和环境监控的重要性,以确保无菌生产环境。
  2. 人员培训、资格认证与监控:规定了人员在无菌操作中的培训要求和监控程序,以降低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 无菌工艺和灭菌验证:详细说明了无菌工艺的验证方法,包括工艺模拟、过滤效率和设备、容器及封闭件的灭菌。
  4. 实验室控制:涵盖了环境监测、微生物介质和鉴定、内毒素控制等实验室测试要求。
  5. 批记录审查:强调了对生产过程控制文档的审查,确保符合书面程序和产品质量标准。

结论: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法规指南解读

适用岗位必读:

  • QA(质量保证):负责确保生产过程符合cGMP规定。
  • 生产:涉及无菌制剂生产的各个环节,需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 研发:在药物开发阶段需考虑无菌工艺的合规性。
  • 实验室人员:负责无菌检测和微生物学实验室控制。

工作建议:

  • QA应定期审查无菌生产流程,确保符合cGMP要求。
  • 生产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 研发团队在设计无菌制剂工艺时,需参考本指南以确保合规。
  • 实验室人员应按照指南进行无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通过无菌工艺生产的无菌药品和生物制品,包括化学药、生物制品等。主要针对美国市场,适用于大型药企、Biotech公司、跨国药企等,由FDA发布。

要点总结:

  1. 无菌操作环境控制:强调了关键区域(100级ISO5)和辅助区域的设计、空气质量监测和维护的重要性。
  2. 人员培训与资质:规定了参与无菌操作的人员必须接受的培训和资质要求,以降低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 无菌操作和灭菌验证:详细描述了工艺模拟测试、过滤效率和灭菌设备验证的重要性和方法。
  4. 实验室控制:包括环境监测、微生物培养基和鉴定、过滤前生物负荷控制等,以确保产品质量。
  5. 无菌检测与批记录审核:强调了无菌检测的重要性和批记录审核在确保产品质量中的作用。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法规指南解读

适用岗位(必读)

  • QA:确保无菌药品生产全过程符合GMP要求。
  • 生产管理:负责无菌药品生产的具体操作和管理。
  • 设备维护:保障生产设备符合洁净度要求。
  • 研发:涉及无菌药品的研发流程和工艺设计。
工作建议
  • QA:定期审查生产流程,确保符合附录1规定。
  • 生产管理:制定和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监控生产环境。
  • 设备维护:定期验证和维护空气净化系统及其他关键设备。
  • 研发:在产品设计阶段考虑无菌生产要求,优化工艺。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的生产,包括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特别针对无菌药品的GMP生产要求。适用于在中国进行无菌药品生产的企业,包括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

文件要点总结

  1. 无菌药品定义及分类:明确无菌药品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分为最终灭菌产品和非最终灭菌产品。
  2. 生产原则:强调无菌药品生产应最大限度降低污染,且不应仅依赖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
  3. 洁净度级别及监测:规定了洁净区的级别划分、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的监测标准和方法。
  4. 隔离操作技术与吹灌封技术:对高风险操作的隔离操作和吹灌封技术提出具体要求。
  5. 灭菌工艺与方法:详细规定了湿热灭菌、干热灭菌、辐射灭菌、环氧乙烷灭菌和过滤除菌的方法和要求。

结语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法规指南解读:无菌药品生产GMP附录1

适用岗位(必读):

  • QA(质量保证):确保生产过程符合GMP要求。
  • 生产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 清洁与消毒团队:执行有效的环境清洁与消毒措施。
  • 设备维护团队:保证设备符合无菌生产要求。

工作建议:

  • QA应定期审核无菌生产流程,确保符合附录1要求。
  • 生产操作人员应接受无菌操作培训,减少微生物和颗粒污染风险。
  • 清洁与消毒团队应根据附录1制定和执行清洁消毒程序。
  • 设备维护团队应确保空气净化系统和其他关键设备的验证和维护。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无菌制剂和无菌活性药物成分(API)的生产,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不包括疫苗和中药。适用于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和原料药的无菌生产。发布机构为国际通用,适用于各类企业,包括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

文件要点总结:

  1. 无菌药品定义与生产原则:无菌药品指需进行无菌检测的制剂和API。生产必须遵循验证过的严格方法和程序,以最小化微生物、颗粒和热原污染风险。
  2. 生产环境分类: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过程,将生产环境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规定了各等级的静态和动态粒子数标准。
  3. 环境监测:生产区域需定期监测,包括粒子和微生物污染,并设定警戒限和行动限。
  4. 无菌操作与隔离技术:高风险操作应在隔离器中进行,隔离器技术需经验证,并进行常规监测。
  5. 人员、设备与消毒:规定了人员的着装、培训要求,设备的设计与维护,以及清洁消毒程序。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必读岗位建议:

  • QA: 应熟悉放射性药品的质量管理和辐射安全要求,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规范。
  • 生产管理: 需了解放射性药品生产的特殊要求,包括人员培训和生产环境控制。
  • 研发: 在开发放射性药品时,应考虑附录中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要求。
  • 注册: 注册放射性药品时,需确保所有要求符合附录规定。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含放射性核素的临床诊断或治疗制剂,包括医用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及其配套药盒、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等。适用于中国NMPA监管下的药品生产企业,包括Biotech和大型药企。

文件要点总结:

  1. 适用范围明确:规定了本附录适用的放射性药品类型,强调了与国家相关规定的一致性。
  2. 人员与机构要求:强调了生产、质量管理负责人及质量受权人的资质要求,以及岗位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辐射防护知识培训。
  3. 厂房设施与设备规范:详细规定了放射性药品生产区的布局、隔离、洁净度要求,以及空气净化和放射性物质贮存的安全措施。
  4. 物料管理:要求放射性物质与非放射性物质严格分开存放,确保物料流转过程中避免混淆和污染。
  5. 质量管理与辐射安全:强调了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自动合成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的确认或验证,以及不合格产品的处置。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临床研究者(研究者):应深入理解受试者保护、试验方案执行、数据记录与报告等要求。
  • 临床试验监查员(CRA):需掌握监查计划、监查报告、数据监查委员会职责等要点。
  • 临床试验项目管理人员:应关注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风险控制、多中心试验协调等。
  • 药物警戒专员:需了解不良事件报告程序及药物安全性评估。
  • 注册专员:应关注试验方案、研究者手册的编写和更新要求。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生物制品、中药等药品类型的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包括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等注册分类,由中国NMPA发布,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

文件要点总结:

  1. 受试者保护:强调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是临床试验的首要考虑因素,优先于科学和社会获益。
  2. 试验方案要求:试验方案需清晰、详细、可操作,并在伦理委员会同意后执行。
  3. 数据管理与记录:所有临床试验资料应妥善记录、处理和保存,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受试者隐私保护。
  4. 伦理委员会职责:伦理委员会负责审查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书等文件,确保受试者权益。
  5. 申办者责任:申办者负责临床试验的发起、管理,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伦理性,及时报告不良反应。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法规指南解读

适用岗位:

  • QA(质量保证)
  • 生产
  • 设备维护
  • 环境监测
  • 微生物实验室

工作建议:

  • QA:确保所有生产活动符合GMP要求,监控生产过程,确保无菌操作符合规定。
  • 生产: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执行环境和设备监测计划。
  • 设备维护:确保设备维护不引入污染,维护后进行必要的清洁和灭菌。
  • 环境监测: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洁净室符合规定的洁净等级。
  • 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必要的微生物测试,包括无菌检验和微生物限度检查。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无菌药品的生产,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和疫苗等。适用于原料药、辅料、内包装材料和成品制剂的无菌生产。适用于采用无菌工艺和最终灭菌工艺的产品。发布机构为PIC/S,适用于跨国药企和大型药企。

要点总结:

  1. 无菌药品生产环境:强调了对无菌药品生产环境的控制,包括洁净室的分类和设计,以及对环境监测的具体要求。
  2. 风险管理:提出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应用质量风险管理(QRM)的原则,以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的质量风险。
  3. 污染控制策略:要求制定污染控制策略(CCS),以界定关键控制点并评估所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4. 无菌工艺模拟:对无菌工艺模拟(APS)提出了具体要求,以验证无菌工艺的有效性。
  5. 质量控制:强调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包括对原辅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微生物、微粒和内毒素/热原的控制。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QA(质量保证):应熟悉附录1中的所有要求,确保企业无菌药品生产流程符合GMP标准。
  • 生产部门:必须遵循无菌药品生产的具体技术指导,包括厂房设计、设备操作等。
  • 工程部门:需根据附录1指导进行洁净室和设备的设计与确认。
  • 研发部门:在开发无菌药品时,需考虑附录1中的QRM原则和污染控制策略。
  • 质量控制(QC):应依据附录1进行无菌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微生物检测。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无菌药品的生产,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特别针对无菌产品的生产环境、设备、人员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指导。适用于遵循PIC/S GMP指南的生产企业。

要点总结:

  1. 无菌药品生产环境:强调了对无菌药品生产环境的严格控制,包括洁净室的分级和设计要求。
  2. 质量风险管理(QRM):在无菌药品生产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确认、监测和人员培训等,都应运用QRM原则。
  3. 污染控制策略(CCS):提出了在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实施CCS的要求,以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4. 关键操作和监控:对无菌工艺和最终灭菌工艺的关键操作进行了指导,并强调了对环境和工艺进行持续监测的重要性。
  5. 质量控制要求:提供了与无菌产品相关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微生物检测和内毒素/热原污染的控制。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及工作建议:

  • QA(质量保证):必读。确保无菌药品生产过程符合指南要求,监督无菌工艺的合规性。
  • 生产(Production):必读。按照指南指导无菌药品的生产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 研发(R&D):必读。在无菌药品的研发阶段,遵循指南要求,设计合规的生产流程。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无菌药品的生产,包括化学药和生物制品,适用于创新药和仿制药的无菌工艺生产,由日本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局(PMDA)发布,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各类企业。

文件要点总结:

  1. 无菌工艺要求:明确了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对无菌工艺的具体要求,强调了无菌环境的重要性。
  2. 环境控制:规定了生产环境中微生物和颗粒物的控制标准,以保证产品质量。
  3. 设备和设施:强调了无菌生产设备和设施的设计、验证和维护要求,以确保生产过程的无菌性。
  4. 人员培训和操作:特别指出了操作人员在无菌操作中的培训和操作规范,以减少污染风险。
  5. 质量控制和监测:新增了对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和监测的要求,包括定期的环境监测和产品检测。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 QA(质量保证):应熟悉Ph. Eur. 11th Edition中关于质量标准和测试方法的更新,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欧洲药典的要求。
  • R&D(研发):在开发新产品时,需参照药典对原料、制剂和生物制品的指导原则。
  • Production(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应遵守药典规定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生物制品、疫苗和中药等药品类型,包括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和原料药等注册分类。发布机构为欧洲药典委员会,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

要点总结:

  1. 质量控制更新:Ph. Eur. 11th Edition对多种药品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更新,包括新的测试方法和修订的限值。
  2. 生物制品指导:新增和修订了生物制品的特定要求,如疫苗和免疫血清的安全性和效力评估。
  3. 原料药标准:对原料药的纯度、杂质和质量属性进行了明确规定,以确保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分析方法验证:强调了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的重要性,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5. 微生物学标准:更新了微生物学测试方法,包括无菌检查、内毒素检测和微生物限度检查。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QA(质量保证):关注药典通告更新和药典论坛更新,确保公司产品符合最新的USP标准。
  • R&D(研发):在新药开发过程中,参考USP-NF介绍和USP与FDA相关内容,确保研发流程和产品质量符合规定。
  • Production(生产):依据USP-NF的具体要求,调整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 Regulatory Affairs(注册事务):密切关注修订公告和中期修订声明,及时更新注册文件和策略。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所有在美国市场销售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包括创新药和仿制药。发布机构为美国药典(USP),企业类别包括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以及CRO和CDMO等。

要点总结:

  1. 药典通告更新:强调了药典通告的及时性,包括一般公告、修订意向通知和出版物更正。
  2. 药典论坛:提供了公众评议的平台,包括提议的中期修订声明和常规修订。
  3. 修订公告:作为药典标准最快的修订途径,解决紧急问题,如病人安全性和纠正重要错误。
  4. 中期修订声明:加速修订的形式之一,解决重要性次于修订公告的议题。
  5. 勘误:纠正印刷错误,不具有广泛影响。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WHO无菌制剂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解读

适用岗位:

  • QA(质量保证):负责确保生产过程符合GMP要求。
  • 生产:涉及无菌制剂生产的各个环节。
  • 工程:维护和验证生产环境和设备。
  • 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环境监测和产品测试。

工作建议:

  • QA:定期审查生产流程,确保符合GMP规范。
  • 生产: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活动。
  • 工程:确保生产环境和设备得到适当维护和验证。
  • 微生物实验室:准确进行环境和产品微生物测试,及时报告数据。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生物制品、疫苗和中药等无菌制剂的生产企业,包括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和原料药等注册分类。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由WHO发布。

要点总结:

  1. 质量风险管理:强调在所有生产环节应用质量风险管理原则,以预防微生物、颗粒物和内毒素/热原污染。
  2. 生产环境和设备:规定了对生产环境和设备的设计与验证要求,包括洁净室、隔离技术和设备。
  3. 人员资质与培训:要求生产人员具备适当的资格、经验和培训,以确保在生产、包装和分销过程中保护无菌产品。
  4. 生产过程控制:涉及无菌制剂的特定技术,如终端灭菌产品、无菌制备和加工、无菌产品的完成处理等。
  5. 环境和过程监控:包括环境监测的一般要求、总颗粒物监测、活性颗粒物监测和无菌工艺模拟。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

  • QA(质量保证):负责监督和确保生产过程符合GMP要求。
  • 生产(Production):直接参与无菌产品的生产,需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 研发(R&D):涉及无菌产品的开发和工艺设计。
  • 质量控制(QC):负责环境监测和产品的质量控制测试。

工作建议:

  • QA:确保所有生产活动符合WHO GMP指南,特别是在无菌操作和环境监测方面。
  • 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实施严格的无菌技术和操作规程,特别是在A级和B级区域。
  • 研发:在设计无菌生产工艺时,考虑WHO指南中提到的风险管理和污染控制策略。
  • 质量控制:根据WHO指南更新和优化无菌检测和环境监测方法。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生物制品和疫苗等无菌药品的生产企业,包括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和原料药等注册分类,针对的是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

要点总结:

  1. 污染控制策略(CCS):强调了污染控制策略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重要性,包括微生物、内毒素/热原和微粒污染的控制。
  2. 无菌工艺模拟(APS):提出了无菌工艺模拟的要求,以验证无菌生产过程的能力。
  3. 环境监测:详细规定了环境监测的频率、方法和行动限,以确保生产环境的控制。
  4. 质量风险管理:强调了质量风险管理原则在无菌产品生产中的应用,以预防和控制产品质量风险。
  5. 人员资质和培训:要求生产人员具备适当的资质、经验和培训,以确保无菌产品的生产质量。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及工作建议:

  • RA(注册):必读。需熟悉放射性药品的注册要求和流程,确保注册资料符合规定。
  • QA(质量管理):必读。应掌握放射性药品的质量控制标准,监督生产过程符合质量要求。
  • 研发:必读。在研发放射性药品时,需遵守检定法规定,确保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中国境内的放射性药品(包括化学药和生物制品),涉及创新药、仿制药以及原料药,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各类企业。

文件要点总结:
本文详细规定了放射性药品的检定方法,包括术语定义、鉴别试验、纯度检查、颗粒细度测定、pH值测定、放射性活度(浓度)测定以及放射性药品的相关规定。特别强调了放射性药品的生产、经营、检验、使用等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文件中对放射性核素的鉴别、纯度、活度等关键质量属性进行了详细说明,明确了测定方法和计算公式,对确保放射性药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放射性药品的容器包装、有效期、标签和说明书等也做出了具体规定,以保障患者安全和药品的正确使用。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

  • QA(质量保证):负责监督和确保放射性药品的质量控制符合指导原则。
  • 研发(R&D):涉及放射性药品的制备和质量检验,需遵循指导原则。
  • 临床(Clinical):使用放射性药品的医疗机构需了解质量控制要求。

工作建议:

  • QA:定期审核和更新质量控制流程,确保符合最新的指导原则。
  • R&D:在放射性药品的研发过程中,严格按照指导原则进行质量检验。
  • 临床:确保使用的放射性药品符合指导原则中的质量控制标准,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含有放射性核素锝[99mTc]的诊断用药品,包括即时标记放射性药品生产企业和具有第三类以上《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的医疗机构,适用于中国境内的药品监管。

文件要点总结:

  1. 质量控制项目: 强调了在发货或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性状、pH值、放射化学纯度、放射性活度和颗粒大小的质量控制项目。
  2. 快速测定方法: 鼓励采用经过验证的快速测定方法进行放射化学纯度的测定,并要求定期再验证。
  3. 边检验边发货: 明确了细菌内毒素、无菌和生物分布试验可以边检验边发货或使用的条件。
  4. 质量保证措施: 规定了制备和检验放射性药品的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具备的环境、仪器设备、人员培训、操作规程和原料药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5. 洁净性能验证: 强调了对制备放射性药品所用净化间或超净台的洁净性能进行定期验证的重要性。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 QA(质量保证):负责确保原料药生产全过程符合质量管理规范,监控质量体系运行。
  • QC(质量控制):负责原料药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 生产:负责按照GMP要求进行原料药的生产操作,确保生产过程合规。
  • 工程:负责厂房设施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生产环境和设备符合要求。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领域的原料药生产,包括创新药和仿制药,适用于大型药企、跨国药企以及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发布机构为国际通用标准。

文件要点总结:
原料药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强调了从质量管理到生产控制的全过程管理。首先,文件明确了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机构职责,特别强调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规定了自检、产品质量回顾以及质量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人员方面,规定了资质、培训和卫生要求,确保员工符合岗位需求。厂房与设施章节详细规定了设计建造、公用设施和特殊隔离要求,以保证生产环境的适宜性。设备章节则涉及设计建造、维护保养、校准和计算机化系统的要求,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文件还特别提到了无菌原料药的生产特点,包括生产工艺、厂房设施设备设计、生产过程管理以及环境控制等,这些都是确保原料药质量的关键环节。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法规指南解读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 Q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与最新指南保持一致,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
  • 注册:熟悉会议类型和沟通策略,准备充分的注册文件以避免缺陷。
  • 研发:在产品开发阶段考虑微生物控制策略,确保工艺和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 临床:了解CMC问题对临床试验的影响,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生物制品的NDA/BLA注册过程,特别针对微生物控制和沟通策略。适用于跨国药企和Biotech公司,由美国FDA发布。

文件要点总结:

  1. 沟通会议的重要性:强调了与FDA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特别是在Pre-IND、EOP2和Pre-NDA/BLA会议中,以预防审批过程中的缺陷。

  2. CMC问题解决:明确了在不同会议阶段应讨论的CMC问题,如质量标准、杂质控制、稳定性数据等。

  3. 微生物控制策略:特别指出了微生物控制策略在生物制品生产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无法检测内毒素的情况下。

  4. 监管沟通的深化:新增的Type D和INTERACT会议类型,为申办者提供了更多与监管机构沟通的机会。

  5. CDRP项目:介绍了CMC Development and Readiness Pilot (CDRP)项目,旨在加速药品的批准流程。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QA(质量保证):应深入理解ECA和USP 1790对注射剂目检的要求,确保公司的质量控制流程符合规定。
  • 生产:需了解目检操作的具体要求,包括照明、环境条件、人员资质等,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合规性。
  • 研发:在药品研发阶段就应考虑目检的相关要求,以确保新产品的顺利过渡到生产阶段。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的注射剂,包括创新药和仿制药,由欧洲药典委员会(ECA)和美国药典(USP)发布,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各类企业。

文件要点总结:

  1. 目检环境要求:强调了适宜的光照强度和色温对目检准确性的影响,以及环境条件对操作员舒适度的重要性。
  2. 人员资质与培训:规定了目检人员必须通过视力和色觉测试,并接受定期培训和资质确认。
  3. 目检操作标准:明确了100%目检的操作流程,包括对每个产品的双面背景检查和旋转检查。
  4. 缺陷品分类与管理:根据缺陷对产品质量和病人安全的影响,将缺陷分为关键、主要和次要三类,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5. 趋势分析与批次放行:强调了基于历史数据进行缺陷趋势分析的重要性,并规定了批次放行时AQL检验的标准和程序。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取自“https://lib.shilinx.com/wiki/index.php?title=2024%E5%B9%B4%EF%BC%8C%E8%AF%86%E6%9E%97%E5%8F%91%E5%B8%83%E7%9A%84%E5%AF%B9%E6%AF%94%E8%A7%A3%E8%AF%BB%E5%92%8C%E6%A1%88%E4%BE%8B%E8%A7%A3%E6%9E%90”
上一页: 【周末杂谈】企业失信后的整改
下一页: 2024年,识林新增和修订的主题词
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
  • 【识林新解读】年度法规回顾,...
  • 【识林新解读】生物制品药学变...
  • 【识林新解读】赫尔辛基宣言20...
  • 【识林新文章】IND 代谢研究...
  • 【识林新解读】实验室数据复核...
热点新闻
  • 学习 “药典文献汇编” 迎接...
  • ICH 发布新 Q1 稳定性指南...
  • 【直播】25年4月全球法规月报...
  • 国内无菌附录征求意见稿发布,...
  • 国内药政每周导读:工艺验证检...

 反馈意见

Copyright ©2011-2025 shilin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识林网站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650号-2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78号
请登录APP查看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