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MRA 总结协作混合检查试点,探索“一次检查,多国认可”
首页 > 资讯 > ICMRA 总结协作混合检查试点,探索“一次检查,多国认可” 出自识林
ICMRA 总结协作混合检查试点,探索“一次检查,多国认可”
笔记 2025-03-25 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联盟(ICMRA)于 3 月 5 日发布了“ICMRA 协作混合检查试点(CHIP)总结报告”,首次全面披露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的混合检查试点成果。该试点目标是通过“现场+远程”协作模式,优化药品生产设施检查流程,减少重复检查,加速关键药品上市审批。以下是报告的核心内容。 试点背景和目标 1.全球监管痛点 药企在药品获批后,常需因新增生产场地、工艺变更等提交CMC变更申请,但不同地区的监管要求、检查流程及时间表差异显著,导致全球同步变更耗时冗长(甚至数年)。ICMRA的上市后变更联合审评试点报告已于1月份发布。 此外,同一生产设施需接受多国监管机构重复检查,企业负担加重,供应链效率受限。这一痛点就是本报告的主题。 2.ICMRA的应对策略 2022年6月启动CHIP试点,探索“协作混合检查”模式:由一家监管机构(如FDA)作为现场主导,其他机构(如EMA、瑞士药监局等)通过远程参与,共同完成对同一设施的检查,最终形成统一缺陷清单和检查报告。 目标:减少重复检查、缩短审批时间、提升全球药品供应链韧性,尤其针对诸如疫情爆发时的亟需药物及关键医疗产品。 试点实施关键成果 1.流程与工具创新 标准化协议:制定《检查操作指南》、《企业参与预期文件》及统一时间表(150天全流程),明确角色分工(如CHIP协调官)、IT平台使用(Microsoft Teams、SharePoint)及文件共享规则。 协同决策机制:通过联合检查团队达成缺陷共识,如瑞士药监局与FDA在第二次试点中实现单一检查报告和整改计划(CAPA)。 2.试点数据亮点 完成3次混合检查:涉及吉利德(新增制剂生产设施)、罗氏(新增原料药设施)等企业,覆盖美、欧、日等9个监管机构(含观察员)。 审批效率提升:平均审批周期约110-119天,与常规流程相当,但减少重复检查次数。 企业满意度高:83%参与企业认可试点价值,认为其可降低全球检查负担,但需进一步法规协调。 3.技术挑战与改进方向 IT平台限制:远程检查中,无菌核心区(如灌装车间)摄像头部署困难,音频质量需优化。 法规差异:部分缺陷因地区法规差异需单独处理(如加拿大卫生部补充特定要求),企业需同时应对多国标准。 行业反馈与未来建议 1.资源与挑战 企业端:混合检查需双倍资源支持(如IT设备、多团队协调),但长期效益显著。 监管端:协作沟通耗时增加,建议未来优先用于高优先级变更(如短缺药品产能扩充)。 2.关键建议 扩大试点范围:纳入非MRA(互认协议)国家设施,推动全球监管互信。 技术标准化:明确远程检查设备规范(如摄像头类型、文档共享平台),开发专用云工具。 法规趋同:推动GMP要求国际协调,减少区域差异导致的额外整改负担。 总结与行业影响 CHIP试点首次验证了全球药监协作检查的可行性,为后疫情时代药品供应链韧性提供了新思路。尽管面临资源与法规挑战,其核心价值在于“一次检查,多国认可”的潜在模式。未来,随着技术优化与法规协同深化,混合检查或将成为全球药品监管的常态化工具,助力药企加速创新药上市,保障患者用药可及性。 ICMRA已决定将上述上市后变更和混合检查试点均延长1年,并探索纳入更多常规GMP检查场景。 识林-雪杉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