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IPEM 课程 生物产品CMC的生命周期策略:分析方法、质量控制和上市后变更
出自识林
IPEM 课程 生物产品CMC的生命周期策略:分析方法、质量控制和上市后变更
笔记
2022-09-05
分析方法在生物制药和质量控制上的应用
讲师: 郭允籣
时间: 9月17-18日上午
地点: 苏州
老师简介
郭允籣女士,现任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全球R&D运营负责人。曾先后在美国Amgen、Abbott和Genzyme等生物制药公司从事产品开发并担任产品负责人及CMC 负责人,有25年以上从事蛋白分析科学与质量研究的丰富经验。曾经带领国内外多个单抗产品从临床前到BLA 申报等一系列工作,熟知CMC开发及产品上市的一整套过程。从产业化的角度对新药研究、产品开发、蛋白质结构表征及特性研究、制剂研究、产品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 的建立、质量控制 、稳定性研究、技术转移 、国内外IND 及BLA申报等有着多方面的经验,包括不同国家监管机构对抗体和蛋白产品的审评审批过程:FDA、EMA、Health Canada、PMDA、TGA、MFDS、BPOM和NMPA等。曾担任美国CaSSS学会和MSB国际会议联合主席。曾荣获Amgen“杰出科学奖”、“最佳项目负责人奖”。曾是国家十二五项目负责人。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在M.I.T.授课生物工程研究生课程,目前担任蛋白质质量联盟质量专家委员会主席。
课程介绍
从产业化角度,通过12个工业界实际案例解析,对不同的分析方法 及其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蛋白质药物的特性为基础,评估和确定生物制药中蛋白的关键质量属性CQA,建立评估CQA的分析方法,阐述分析方法与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设计和开发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产品质量进行以阶段性为基础的有效控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蛋白的纯度、杂质 、一级结构、高级结构、结构异质性、生物学活性等重要属性进行剖析,解析蛋白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制定产品质量的分析控制策略,以确保产品的质量控制、安全性和有效性。本课程还以工业界实例为基础,剖析分析方法验证中遇到的问题,采用DOE 方法论,对分析方法的耐用性进行说明,从而达到分析方法的稳健性。
课程大纲
监管科学的理念
分析方法开发与产品特性研究
CQA与蛋白结构表征
CQA基本概念
蛋白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产品稳定性研究
分析方法验证与质量控制
课程目标
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和用途,以及它们所检测的产品质量属性;了解分析方法开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掌握的重要要素,以及分析方法在整个生物药产品开发、工艺验证 、上市阶段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于产品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产品质量控制策略,从而达到产品生命周期 中的有效管理。
课外要求
阅读材料:《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和质量控制》第3版 王军志院士
中美对上市后生物产品药学变更的监管
讲师: 王刚
时间: 9月18日下午
地点: 苏州
老师简介
王刚博士,现任上海君实生物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质量官,全面负责公司生产和研发质量及相关工作。加入上海君实生物前,曾任上海药明生物副总裁,负责质量和全球监管事务。曾在美国FDA和中国CFDA工作13年,先后任CFDA药品审评中心 (CDE) 负责合规和检查的首席科学家,FDA CDER合规办公室生产质量办公室资深政策顾问,FDA驻华办公室助理主任,FDA CBER合规和生物产品质量办公室资深审评员和主持检查员。王博士是经FDA专业同行评定的生物产品GMP 领域的专家,在单抗及细胞 和基因治疗 产品监管及质量管理方面有较高造诣。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并获得美国Dartmouth Medical School药理学与毒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NIH) 国家癌症研究所 (NCI) 从事肿瘤免疫疗法领域的博士后研究,随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任助理教授和课题负责人。
课程介绍
通过对中美药监部门对上市后药品/生物制品药学变更相关法规和指南的详细解读:
系统了解NMPA/CDE对上市后药品/生物制品药学变更的监管和分类原则
系统了解美国FDA对上市后药品/生物制品药学变更的监管和分类原则
了解美国FDA上市后产品年度报告的申报内容
通过大量变更案例的分析,进一步加强对中美上市后生物制品药学变更分类的理解和把握
课程大纲
NMPA对上市后药品/生物制品药学变更 的监管
FDA对上市后药品/生物制品药学变更的监管
中美生物制品药学变更案例分析
课外要求
报名方式:
电话:010-62750825/62750823
邮箱:register@ipem-prog.org
网站:www.ipem-prog.org
以下文章来源于IPEM ,作者IP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