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周末杂谈】一堂独特的创新药课程
出自识林
2020-10-11
创新药研发案例分析 — 吉利德的故事,科学和商务
上周此专栏称仿制药是无名英雄 ,有朋友说有些偏袒仿制药了,建议这周说些创新药的事。周末杂谈,顾名思义,就是想起什么就说什么。庶民杂谈,恐怕没人在乎对错,即使说对,也纯属偶然。若是其中只言片语能对个别读者有一点参考作用,就阿弥陀佛了。但朋友的建议,还是要听的。
今天的周末杂谈,向大家推荐下周五(10月16日)在上海,何公欣博士为IPEM项目讲的“创新药研发案例分析 — 吉利德的故事,科学和商务” 一堂课。
讲故事,不是为了融资圈钱找项目,而是提供背景和语境,从而能更好地了解研发的思考、探索和机遇。这在当前不论张三李四,不分青红皂白,是人就称做新药的“新药大跃进”时代,是少有的。作为最早加入Gilead(吉利德)的研发科学家之一,后来吉利德中国十年的负责人,其当年直接上司是日后吉利德多年负责研发和临床的执行副总和首席科学官,领导了吉利德大部分重磅药物的研发,何公欣博士的特殊经历,是其讲故事的基础。吉利德商业成功而经济独立后,踏下心来,重操旧业,独立自主地研发新药,是其讲故事的情缘。
也许大家有如下的经历。有些人的课讲很多时髦的概念、图文并茂、数据详实,看似讲科学,实是做宣传,因为本来也没打算教会你什么,只是借机宣传自己。有些人的课,讲科学、讲思考、能讲透且想讲透,语言易懂,但非科普,让人听后产生恍悟和新思路。何博士在IPEM讲的CDMO和供应链课程,就是后一种。他这次讲“达菲”,“替诺福韦酯”和“丙酚替诺福韦”的故事,应该也是后一种。
与具有全面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传统跨国大药企不同,吉利德的研发和生产,都是依赖 CDMO 的。当然,近年来,传统大药企也开始这样做了,但吉利德是率先而且是一贯这样做的。尽管依赖外包,吉利德总是保留着内部的产品研发能力,因为自己不做产品研发,就难以深入了解和评估产品。据何博士说,这就是吉利德能抓住机会,敢于及时出高价收购丙肝神药索菲布韦,并迅速由此创收的科学认知基础。
我国搞创新药,从整体上看,还处于初始阶段。另一方面,我国的 CRO 和 CDMO 发展的很早,在全球都有影响。因此,外包研发生产,已成为我国创新药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讲,吉利德药物研制的模式和经验,也包括教训,对我国药业应有特殊的借鉴意义。
对那些真想了解创新药研发是怎么回事,有耐心、有愿望、有基础了解药物研发的科学探索,同时又有商业思考高度,何博士的课是难得的机会,尤其是对企业负责研发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若是计划来听课,建议你带着问题来,或准备好多提问。听高手讲课,一定要多提问。因为讲课人,出于连续性考虑,通常会沿着一条思路讲下去。但实际工作中,对问题的判断和思考,难得只有一条思路。若是你对课程中讲的某个做法,有疑问或异议,高手就可能会说,其实还有其它的做法和思路,还取决于某些其它的具体条件,等等。若是不提问题,就失去了全面和深入了解的机会。所以称为高手,就是因为其见识多,非照本宣科,有明辨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请注意,提问题(raise a question)和问问题(ask a question)的不同。可以这样理解,前者是深入思考的探索,后者是对具体问题的求解。后者获益的往往是问问题的人,而前者获益的不仅是一般听众,有时也包括讲者本人。水涨船高,当我国药业整体创新能力升高时,个体药企的创新能力也就高了。
作者:榆木疙瘩
识林®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 admin@shilinx.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