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周末杂谈】中美药监在拥抱 AI 上的异同
出自识林
2024-07-07
AI在文档处理方面的长处易见,在量化建模方面的作用难说
两周前,国家药监局印发了《药品监管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列出了15个具有引领示范性、发展潜力、针对工作痛点、需求迫切的监管应用场景。
去年,美国FDA发布的两个“AI讨论文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药品和生物制品开发中的应用》和《人工智能在药品制造中的应用》),主要是以企业应用场景为主。
仅从公开的《清单》和《讨论文件》看,两个药监局都展现了拥抱AI的积极务实态度,但也都有些期待过高的表现。
《清单》中的场景都是关于政府监管而不是企业操作的。而《讨论文件》中的场景,多数是关于企业研发、生产和药物警戒的。《清单》是发给监管体系内单位的参考性和指导性文件,尽管也欢迎各单位将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反馈给国家局。《讨论文件》是FDA与企业、研究机构和其它利益攸关方共同研究和探讨性的。
《清单》强调AI和大语言模型。《讨论文件》强调AI和机器学习,这有些奇怪,哪有AI不用机器学习的?相比之下,提大语言模型(广义地讲,不仅包括文字,也包括图表、图像、音频和视频)就显得更具体。
《清单》中的应用场景写得具体,很多都涉及信息查询、文档处理和稿件生成等日常监管中常见的操作。大语言模型的应用,是容易提高这些操作的效率、质量及合规性的。《讨论文件》的覆盖领域要广一些,还包括药物的前期研发、先进制造、模型验证等“干湿”和“软硬”相结合的内容。AI和机器学习在这些方面到底能起多大作用,难说。
《清单》和《讨论文件》都鼓励开发用于决策支持的量化AI模型。但都没有说出为何AI模型会优于传统模型,显示了对AI是热情有加,但思考不足。设想一个关于量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模型。若是已知适用的特殊数学公式,用这个公式直接来算,再好不过。AI模型,要么包含这个数学公式,要么不包含。若是包含的话,AI模型中的其它公式(很多)都是“噪声”,只会降低信噪比。若是不包含,AI模型不论怎么算,也不会给出正确的结果。AI模型本质上是“黑匣子”,只知道它能干,但不知为何能干。AI是解决问题的能手,但不是创造知识的最佳方式,至少现在还不是,不直接是。
《清单》只是罗列了现实场景和美好愿望,并未给出实施的时间线。《清单》是由国家局网信办,而不是注册司或安监司负责的,与企业的关系不大。《讨论文件》鼓励探索和交流AI应用中的挑战(困难点),并列出了AI可能会导致修订哪些具体的监管规章,是直接由注册和合规的监管实体中心负责的(包括药品中心,生物制品中心、器械中心等)。这对企业就很有助,让那些探索AI的先行企业们注意到,这样做可能会受哪些现行法规的约束。更重要的是,让这些先行者们来主动与FDA讨论,探索如何与时俱进地修订这些法规。虽然《讨论文件》也没有给出实施时间线,但上述做法,给人以FDA已经动起来了的感觉,而且现实也确实如此。
希望国家局在不久的将来,也会给出针对企业在研发、注册、生产和合规领域探索AI应用的指导性、参考性或讨论性文件。
作者:榆木疙瘩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岗位必读指南- QA: 应深入理解人工智能在药品监管中的应用,以提升质量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 注册: 必须熟悉人工智能在注册审批中的应用,优化注册流程。
- 市场: 需了解人工智能在网络交易监管中的应用,以加强市场监管。
- 研发: 应掌握人工智能在药品研发数据整理和分析中的应用,提高研发效率。
- 临床: 应了解人工智能在药物警戒中的应用,优化临床试验监管。
文件适用范围本文适用于化学药、生物制品、疫苗和中药等药品类型,特别针对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及原料药等注册分类。由NMPA(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 文件要点总结准入审批类应用- 形式审查: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注册材料的自动化审查效率,确保材料合规性。
日常监管类应用- 远程监管: 结合大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进行风险预警和数据分析。
- 现场监管: 人工智能辅助现场检查准备和报告撰写,提高监管效率。
服务公众类应用- 业务办理及政策咨询: 人工智能提升客服响应速度,优化公众咨询体验。
辅助决策类应用- 数据分析与预测: 人工智能辅助进行市场动态分析,为监管决策提供支持。
- 风险管理: 人工智能技术用于风险预警和分析,提高监管的前瞻性和精确性。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