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杂谈】有用知识的无用性及有害性
出自识林
【周末杂谈】有用知识的无用性及有害性
笔记 2022-09-11 一旦仿制药获FDA批准,就千万别再做任何BE试验了 今天正处中秋长周末的中间,简短地说个轻松的话题。 两年前,周末杂谈刊登了一篇题为“无用知识的有用性”文章,讲的是看似无用的知识可以很有用。今天来看一些理应有用的知识,但实为无用,甚至可能有害。 做仿制药的人(但愿还有幸存者,还有不怯于听仿制药这三个字的人)都知道,生物等效性(BE)是注册申请获批的关键条件。从前,企业做BE试验不成功,即不满足FDA该产品的BE指南。不要紧,再做一个BE试验就是。若是还不行,就换个临床基地再做一次。直到成功,然后用成功的BE注册申报。 2009年,为堵住这个漏洞,也为了FDA对产品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FDA修改了规章(21 CFR Parts 314 & 320),要求企业提交所有成功和不成功的BE数据。“所有”两字包含不仅批准前也包括批准后的BE数据,还包括预BE数据。 有意思的是,FDA并没有说收到BE结果不好的数据会做什么样的决定。也没有说批准后的BE数据是针对批准前的BE指南做的,还是批准后更新的BE指南做的。 企业为何批准后还要做BE试验呢? 试想,你是一家各方面都精益求精并有科学态度和责任心的企业。产品上市后,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辅料做了些调整,或换了一家生产厂。你想确保产品不受影响,因此做个BE试验。这下麻烦就来了。 若是BE结果好,皆大欢喜,如实报FDA就是。若是结果不好呢? 毕竟企业研制产品是为了盈利,不是为了科学探索。产品批准后做BE,虽提高了对产品的科学认知,提高了对产品安全风险的认知,有助于保护患者用药安全,但也增加了产品的商业风险。对多数企业而言,结论恐怕是显然的,那就是千万别做“多余”的BE试验。 由此可见:对产品、FDA和患者有益的批准后BE知识,对企业而言,最好的结果是“无用的”,最坏的结果是导致产品撤市,是非常有害的。 这个例子有什么启示?且听下回分解。 识林是吃知识饭的,有“资格”讨论有用知识的无用性及有害性。笔者和识林顾问Garth Boehm博士,今后将陆续与大家分享我们在这方面的例子。同时,也欢迎道合的读者们分享你们所熟悉的例子。 祝大家中秋长周末快乐! 作者:榆木疙瘩 解读法规指南 适用岗位:
工作建议:
适用范围: 要点总结: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解读法规指南 适用岗位:
适用范围:
要点总结: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