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对话】糊里糊涂地谈质量?
出自识林
【质量对话】糊里糊涂地谈质量?
笔记 2020-08-09 药品质量是常见的话题和用词,但几乎找不到其明确的定义。 编辑:《质量对话》这个专栏,已经做了几次了,但好像还从没有明确过我们所说的“质量”是什么意思,具体讲就是在这个专栏里,我们是如何理解“药品质量”? 刺槐:我查了《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多处提到质量,但未见有关质量的定义。我还查了美国的药品管理法(FDCA),同样未见定义。 编辑:这么看来,质量这个词,在药品领域,可能是按照常识、而不是专有名词来对待的。若如此,顾名思义,质量可以理解为有质有量,也可以理解为质的量度,似乎后者更合理些。 刺槐:你的理解与通常对产品质量的理解一致,例如: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Juran),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Crosby),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ISO)。美国FDA药品负责人Woodcock医学博士曾说药品质量就是满足疗效的程度。 编辑:也就是说,药品质量中的“质”是指疗效,包含安全性和有效性,“量”是指保障疗效的程度。若是这样的话,就能理解药品法和两个管理办法中为何没有专门定义质量这个概念了。 刺槐:这样讲,不仅逻辑上过得去,而且为在商品共性的基础上理解药的特性提供了思路。 编辑:请讲讲思路。 刺槐:基本概念明确了,下一步就是理解药品质量的特性,并据此来测量药品质量了。首先,由于药品的疗效是人体对用药的临床反应,所以其质量不能直接从药品本身来测量。这与通常的消费品不同,例如:手机的质量测量,是直接针对手机的。 药品是理化物质,其理化属性可以直接测量。制药业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在统计学意义上,相同理化属性的药品在相同的病人身上会产生相同的临床疗效。将“相同”两字,换成“相近”,就引出药品质量的概念了。 药品研发在确定临床疗效范围的同时,也确定了可以接受的对应的药品理化属性的范围,例如:含量和纯度、工艺、检测方法和限度,即所谓的CMC(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 这就将药品质量的测量从临床疗效的观察,“简化”为对药品理化属性的测量。所以,CMC是药品质量的一个基本特性。 编辑:这么看来,CMC相当于药品质量的“替代指标(surrogate)”了? 刺槐:可以这么看。遗憾的是,这个“替代指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全球主流药品的生产还是靠批生产模式,例如,每批生产几十万片药品,但产品放行检测只检测几十片,无统计学意义。再有,检测方法都是破坏性的,即药片检测后就不能用于人体了。所以,用到人身上的每一片药都是未检测过的。听起来吓人,但实情如此。 编辑:这就是常说的药品质量不是检测出来的? 刺槐:是的。这也是药品质量要靠生产过程管理来保障说法的缘由。制药业的另一个基本假设是相同的物料、相同的工艺(工艺中包含了设备)和相同的生产操作,生产出的产品的理化属性也相同。将“相同”换成“相近”,就引出了药品生产质量的概念。物料和工艺相似性的检测,直截了当。但生产操作,就不然了。目前,药品生产的操作主要还是人的行为,有很大不确定性。为限制这种不确定性,就有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及所要求的标准操作规程(SOP)。GMP是如此重要,明确写入了药品法,而且法定:只要药品生产不满足GMP,无需产品检验,就认定产品不合格。所以,GMP是药品质量的另一个基本属性。 编辑:药品注册CMC一时一事,药品生产GMP日日时时。由此看来,药企GMP做得好坏,应是其药品生产质量保障水平的一项重要表征,也是药品生产质量的一种“替代指标”。 刺槐:GMP作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本质上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很多,GMP不是最关键的,例如:文化就比其关键。为何?文化是生活态度和方式(culture is a way of life)。质量文化是药企对待药品质量的态度和做法。难以想象,一家不重视质量的药企,会在GMP方面做得很好。它会为应对GMP检查,突击做表面文章。但过后恶习依旧。这就是为何近年来欧美药监部门重视质量文化的原因。欧美药企为响应药监部门的倡议,也为显示与中印药企的差异,也在呼吁质量文化的重要性。在这个意义上,质量文化是药品质量的一个示性表征。 编辑:那如何衡量或刻画质量文化呢? 刺槐:这是一个有意义但复杂的问题,可以改日再聊。简单说,诚信(integrity)、透明度、求知求真、科学和理性等都是质量文化的重要表征。 编辑:今天谈下来,我的感觉是:药品质量是实实在在的,但又是难以辨别和把控的。从临床疗效、到CMC、到GMP、到质量文化的逐步深化,将对药品质量的辨别和把控,变得越来越具备可操作性和越来越前置。 刺槐:正是。当然,上面对药品质量概念的讨论只是从监管角度来看的,还有其它视角。 编辑:经过今天的讨论,让我觉得对药品质量概念的理解,已经不再是糊里糊涂的了。 刺槐:是吗?等我下次问你一两个问题。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 admin@shilinx.com 。 法规指南解读适用岗位(必读)
工作建议
文件适用范围本文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药品类型(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等),包括创新药、仿制药、原料药等注册分类,针对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 文件要点总结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
工作建议
适用范围本文适用于中国境内的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药和天然药物等各类药品的注册管理。涉及注册分类(新药、仿制药、进口药品等)、发布机构(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企业类别(包括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 文件要点
结语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解读:
工作建议:
适用范围: 文件要点总结: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