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药政每周导读:Q9(R1)中文版,eCTD实施指南,Q3D(R2)与M10适用,参比目录第64批,江苏GVP实操指南
出自识林
国内药政每周导读:Q9(R1)中文版,eCTD实施指南,Q3D(R2)与M10适用,参比目录第64批,江苏GVP实操指南
2023-02-06
【CMC与仿制药】
1.29,【NMPA】关于适用《Q3D(R2):元素杂质》《M10:生物分析方法验证及样品分析》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指导原则的公告(2023年第16号)
申请人需在现行药学研究技术要求基础上,按照Q3D(R2)指导原则的要求开展研究;自2023年7月29日起开始的相关研究(以试验记录时间点为准),均适用Q3D(R2)指导原则,Q3D(R1)指导原则同时停止实施。
申请人需按照M10指导原则的要求开展研究;自2023年7月29日起开始的相关研究(以生物样品分析原始记录时间点为准),均适用M10指导原则。
识林曾对比Q3D(R2)与(R1)的变化,见“ICH Q3D(R2)正式版发布:部分 PDE,各论,皮肤与透皮给药元素限度”。
1.31,【NMPA】关于发布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六十四批)的通告(2023年第6号)
目前,国内参比制剂目录已发布六十四批,公示六十六批。
见识林“参比制剂数据库”或专题页面“中国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公示批列表”。
2.01,【药典会】新增6篇通则、3篇中药、6篇辅料标准草案的公示,转发48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
新增的通则包括:
其他内容可查阅识林专题页面“国家药典委员会”,或“中国药典数据库”。
【注册、审评、审批】
1.30,【CDE】关于公开征求《eCTD实施指南V1.1(征求意见稿)》及《eCTD验证标准V1.1(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配合2023年1月1日实施的注册申请电子申报,全面进入电子申报时代,CDE及时修订了eCTD的主要文件。
(一)《eCTD 实施指南 V1.0》 修订内容
删除 2.8 章节关于纸质资料的递交要求,删除 4.1.2 章节和附件说明函中关于纸质资料的相关内容,包括“关于纸质资料与 eCTD 申报资料内容一致的承诺”和“关于按规定时限一次性提交全部纸质申报资料的承诺”,修改 7.6 章节关于文件大小的要求,将单个 PDF 文件应控制在 500MB 以内修改为 200MB。
(二)《eCTD 验证标准 V1.0》 修订内容
修改验证标准第 2.2 条,将验证说明由“超出允许大小的文件会提示警告信息。普通单个文件最大允许 500MB,单个 SAS XPT 文件可支持 4GB。”调整为“超出允许大小的文件会提示警告信息。普通单个文件最大允许 200MB,单个SAS XPT 文件可支持 4GB。”
【GMP与检查】
1.10,【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临床试验用药品供应链管理规范
临床试验用药品供应链突破了传统对药物注册、生产、流通、使用的明确界限,各相关方过程管理尚处于标准空白区,没有明确管理要求。
国家局于2022年发布了《临床试验用药品GMP附录》,但重点关注在对临床试验用药的生产、检验等环节。本文件来自行业协会,对法规未明确的供应链环节管理,尤其是采取第三方服务方式的供应链管理环节,明确了各相关方的职责划分、软硬件条件、操作规范等管理要求。
起草单位包括上海局药品审评核查中心,以及上药、国药、辉瑞等,还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用药单位。
行业协会的指南,可以作为法规指南的补充,具有相当参考价值。见识林专题页面“行业协会” 。
1.30,【CFDI】关于公开征求ICH指导原则《Q9(R1):质量风险管理》中文翻译稿意见的通知
距离ICH于1月20日发布Q9(R1)定稿指南仅过去10天,CDE就发布中文翻译稿。
定稿指南更新了已有 18 年历史的原指南,涵盖了 QRM 的原则、一般 QRM 流程、风险管理方法、QRM 与行业和监管运营的整合。定稿指南还有两个附录,包括 QRM 方法和工具以及 QRM 的潜在应用。
事实上,定稿指南与 2021 年 12 月发布的第 2 阶段草案相比几乎没有变化。识林企业用户可登录查阅识林的对比解读文章“ICH Q9 step 2 比对总结” 。
尽管如此,定稿就意味着开始正式实施,如何在药品生命周期体现质量风险管理,不仅质量部,其他各个部门都需要学习并思考。
更多信息,可阅读资讯“ICH Q9(R1) 质量风险管理修订指南正式定稿”。
【政策法规综合】
1.28,【江苏省】关于发布《江苏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实操指南(试行)》的公告
本指南的主要依据不仅仅是国内的GVP《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此外还参考了欧盟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和国内的相关技术性文件(指南/指导原则),如《欧盟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药物警戒检查指导原则》、《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撰写指南》、《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收集和报告指导原则》等。
本文称为“实操指南”,特点是采用表格的形式,将“实操指南”和GVP原文,以及GVP检查指导原则的原文一一对应起来。文末还有3个流程图附件,包括药品不良报告,信号检测,以及药物聚集性事件处理。
这种形式颇为少见,更便于企业理解和运用。江苏省外企业亦可参考。
【新药批准和报产】
1.28-2.05,NMPA发布9个新药批准,CDE受理10个NDA
注:仅列出新药(包括改良型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的上市申请和批准上市信息。在“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背景下,申请上市以及获批的品种,其适应症、临床研究策略、注册路径,都值得业界关注和分析。
识林-实木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岗位必读建议: - 药物警戒负责人:必读。应根据指南更新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确保与现行体系一致。
- 药物警戒部门:必读。需了解组织机构、人员配备、信息化工具使用等要求。
- 药品安全委员会:必读。需明确委员会职责、组成及工作机制。
- QA:必读。负责监督药物警戒体系的合规性及持续改进。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持有人的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撰写,涉及化学药、生物制品、中药等药品类型,适用于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等注册分类,适用于中国境内的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企业类别。 要点总结: - 指南定位:强调本指南为原则性指导文件,持有人需结合实际撰写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
- 主文件更新:规定至少每年更新一次,重大变化时及时更新,并记录变更。
- 主文件格式:明确包含封面、目录、正文和附录四部分,要求详细目录和附录。
-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备:要求详细描述组织机构、职责、相互关系及专职人员信息。
- 信息化工具或系统:强调信息化工具或系统在药物警戒活动中的设计、使用和安全管理要求。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及工作建议: - 药物警戒专员(PV):必读。需熟悉GVP指南,确保药物警戒活动的合规性。
- 注册专员(Regulatory Affairs):必读。应了解GVP要求,以保证药品注册资料的完整性。
- 质量保证专员(QA):必读。确保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流程遵循GVP标准。
- 研发部门(R&D):必读。在药品开发过程中整合药物警戒要求。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欧盟内化学药、生物制品、疫苗和中药等药品类型,包括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和原料药等注册分类。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 要点总结: - 药物警戒系统与质量体系: 强调建立和维护高效药物警戒系统的重要性。
- 药物警戒检查与审计: 规定了对药品持有人的药物警戒活动进行系统性检查和审计的要求。
- 风险管理计划(RMP): 明确了开发和实施RMP的指导原则,以识别、评估、描述和最小化药品风险。
- 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 规定了收集、管理和提交疑似不良反应报告的流程。
- 定期安全更新报告(PSUR): 要求定期更新药品的安全性信息,以支持风险-效益评估。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生物分析部门:负责执行生物分析方法的验证和样本分析,需全面理解本指南。
- 质量保证部门(QA):确保生物分析活动符合指南要求,进行监督和审核。
- 研发部门:在药物开发阶段需了解生物分析方法的应用和限制。
- 临床研究部门:在临床试验中应用生物分析方法时,需遵守本指南的指导。
工作建议: - 生物分析部门:在进行方法开发和验证时,确保涵盖指南中提到的所有关键要素,如选择性、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等。
- QA:制定检查清单,确保生物分析报告和验证过程符合ICH M10指南的要求。
- 研发部门:在设计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时,考虑生物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限制。
- 临床研究部门:在临床样本分析中,确保方法的合规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的生物分析方法验证及样本分析,包括非临床毒代动力学研究、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试验各阶段,以及比较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研究。适用于ICH地区监管机构。 要点总结: - 方法验证目的:证明生物分析方法适用于其预定目的,确保数据质量和一致性。
- 方法开发:定义方法设计、操作条件等,确保方法准备就绪进行验证。
- 选择性和专属性:方法必须能够在生物基质中区分并准确测量目标分析物。
- 校准曲线和范围:建立校准曲线以展示分析物浓度与仪器响应之间的关系。
- 稳定性评估:确保样品制备、处理、分析及储存条件不影响分析物浓度。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研发(R&D): 熟悉元素杂质的分类和安全评估原则,确保药物研发阶段符合PDE要求。
- 质量保证(QA): 监控元素杂质的风险评估过程和控制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 质量控制(QC): 进行元素杂质的检测和分析,确保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注册(Regulatory Affairs): 理解法规要求,准备和提交相关的注册文件,确保产品注册合规。
文件适用范围本文适用于化学药、生物制品、疫苗、中药等药品类型,包括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原料药等注册分类。适用于跨国药企、大型药企、Biotech、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发布机构包括中国、美国、欧盟、印度等。 文件要点总结- 元素杂质分类:根据毒性和在药品中出现的可能性,元素杂质被分为三类,每一类都有特定的考虑因素和控制策略。
- 风险评估:提出了基于科学知识和原则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识别潜在来源、评估特定元素杂质的存在,以及总结风险评估过程。
- 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提出了控制元素杂质的不同方法,如修改生产工艺步骤、建立规格限制等。
- 分析方法:强调使用适当的程序来确定元素杂质的水平,确保测试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鼓励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使用基于科学和风险的方法,以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QA(质量保证):深入理解质量风险管理原则,确保质量体系的合规性。
- 注册:掌握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注册过程中的应用,为注册策略提供支持。
- 研发:在药品开发阶段运用质量风险管理,优化产品设计和工艺。
- 生产:利用质量风险管理工具,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 市场:了解质量风险管理对市场策略的影响,确保产品信息的准确性。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生物制品及生物技术产品的质量风险管理,包括原料药、创新药、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等。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各类企业,由国际药品监管机构ICH发布。 文件要点总结: - 质量风险管理定义与重要性:强调质量风险管理是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查药品质量风险的系统过程,对保护患者和提高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 风险管理过程:明确了质量风险管理的一般过程,包括责任分配、启动风险管理过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沟通和风险审查。
- 风险管理方法论:提供了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的指导,如FMEA、FMECA、FTA等,以及如何将这些工具应用于药品质量和风险管理。
- 质量风险管理的整合应用:讨论了如何将质量风险管理整合到行业和监管操作中,包括开发、生产、设施设备、材料管理、实验室控制等各个方面。
- 监管要求与沟通:指出质量风险管理有助于满足监管要求,改善行业与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并可能影响监管监督的程度和级别。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 - QA(质量保证)
- RA(注册事务)
- 生产
- 研发
- 供应链管理
- 实验室控制
- 设施、设备和公用事业管理
工作建议: - QA:确保所有质量风险管理活动符合ICH Q9(R1)的要求,并整合到质量体系中。
- RA:在注册文件中体现质量风险管理的应用,确保监管机构了解和认可公司的风险管理方法。
- 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应用质量风险管理工具,如FMEA,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研发:在药物开发阶段使用质量风险管理来识别和控制潜在的质量风险。
- 供应链管理:评估供应商和合同制造商的风险,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 实验室控制:在稳定性研究中应用质量风险管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设施、设备和公用事业管理:在设施和设备的设计、验证和维护中考虑质量风险管理。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生物制品、疫苗、中药等药品类型,包括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原料药等注册分类。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发布机构为ICH。 要点总结: - 质量风险管理原则:强调科学知识和患者保护,风险管理的努力、形式和文件记录应与风险水平相称。
- 一般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沟通和风险审查,应系统地应用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
- 风险管理方法:提供了多种风险管理工具,如FMEA、FMECA、FTA等,并强调根据风险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选择合适的形式。
- 质量风险管理的整合:鼓励将质量风险管理整合到行业和监管操作中,以提高决策质量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 产品可用性风险:讨论了如何通过质量风险管理预防和缓解可能导致产品短缺的质量/生产问题。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QA(质量保证):应深入理解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和工具,确保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CH Q9(R1)的要求。
- 研发:在药物开发阶段应用质量风险管理,以建立对风险场景的知识和理解,确保商业制造阶段的适当风险控制。
- 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实施质量风险管理,以识别和控制潜在的质量风险,确保产品质量和供应的连续性。
- 注册:在药品注册过程中,利用质量风险管理数据和分析来支持注册申请,展示产品的风险控制措施。
文件适用范围本文适用于化学药、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产品的质量风险管理,包括原料药、创新药、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不同企业类别,由ICH发布。 文件要点总结- 质量风险管理定义:“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用于评估、控制、沟通和回顾药品质量的风险。”
- 风险管理方法:介绍了多种风险管理工具,如FMEA、FMECA、FTA、HACCP等,以及它们在药品质量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风险管理过程:强调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沟通和风险回顾的重要性,并提供了相应的步骤和方法。
- 风险管理的整合:讨论了如何将质量风险管理整合到行业和监管操作中,以及如何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行业和监管人员对质量风险管理的理解和信心。
- 产品可用性风险:特别强调了质量/生产问题对产品供应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质量风险管理来预防和减轻由此产生的风险。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法规指南解读 一、适用岗位及工作建议 - QA(质量保证):必读。需确保临床试验用药品的制备和质量控制遵循本附录要求,监控全过程,确保数据可靠性。
- 研发:必读。在新药早期临床试验阶段,需注意尚未成熟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的特殊性,及时更新处方工艺。
- 注册:必读。了解临床试验用药品的质量管理要求,为注册申报提供准确的质量信息。
- 临床:必读。确保临床试验用药品的使用符合规定,了解投诉与召回流程。
二、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临床试验用药品(包括化学药、生物制品、疫苗等)的制备和管理,包括试验药物、安慰剂及对照药品的更改包装、标签等。适用于在中国进行的临床试验,由NMPA(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各类企业。 三、要点总结 -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强调基于风险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临床试验用药品质量。
- 申请人责任:明确申请人对临床试验用药品质量承担责任,包括对委托制备单位的审计和确认。
- 特殊性考虑:在新药早期临床试验阶段,需特别考虑制备工艺不成熟、对药物特性了解不充分等因素。
- 质量风险管理:鼓励根据研发规律调整质量风险管理策略,确保受试者安全。
- 稳定性和留样:要求进行稳定性研究,留样期限至少为药品上市许可申请批准后两年或临床试验终止后两年。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 药物警戒专员(PV):必须熟悉本指导原则,确保药物警戒活动符合监管要求。
- 质量保证部门(QA):监督药物警戒体系的合规性,确保缺陷及时整改。
- 注册部门:在药品注册过程中考虑药物警戒要求,确保注册资料的完整性。
- 研发部门:在药品研发阶段考虑药物安全性,为药物警戒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中国境内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药物警戒检查工作,包括化学药、生物制品、疫苗等各类药品。适用于省级及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各类企业。 文件要点总结: - 检查原则与目的:强调药物警戒检查的重要性,督促持有人落实药物警戒主体责任。
- 检查适用情况:明确了常规检查和有因检查的重点考虑因素,确保检查工作的针对性。
- 检查方式与地点:规定了现场检查和远程检查的方式,以及检查地点的选择原则。
- 缺陷风险等级:将检查中发现的缺陷分为严重、主要和一般三个等级,并对风险等级的判定提供了具体标准。
- 评定标准:根据缺陷的严重程度,明确了检查结论和综合评定结论的分类标准。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 PV(药物警戒)专员/负责人:应全面理解并执行药物警戒活动,确保药物警戒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
- QA(质量保证):需监督药物警戒体系的质量保证系统,确保体系及活动符合法规要求。
- 研发部门:应配合药物警戒部门,提供必要的研发数据支持风险评估。
- 注册部门:在药品注册过程中,需考虑药物警戒要求,确保注册资料的合规性。
- 临床部门:在临床试验期间,负责药物警戒活动的实施,包括安全性信息的收集和报告。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中国境内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和临床试验申办者的药物警戒活动,包括化学药、生物制品、中药等各类药品,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发布。 文件要点总结: - 药物警戒体系建立:持有人必须建立与药品安全性特征相适应的药物警戒体系,包括机构、人员、制度和资源。
- 风险管理:持有人应基于药品安全性特征开展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公众健康。
- 监测与报告:持有人需主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并按规定时限和要求提交报告。
- 质量保证:药物警戒活动应纳入质量保证系统,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 临床试验期间药物警戒:申办者在临床试验期间应建立药物警戒体系,及时报告安全性问题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指南: - 药物警戒人员(PV):应全面理解并执行个例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记录、传递、核实、报告和数据管理等环节。
- QA:需确保药物警戒流程符合法规要求,监督药物警戒部门的工作质量。
- 注册部门:了解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要求,确保注册文件中包含相关信息。
- 研发部门:在药品研发阶段即需关注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流程。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所有上市许可持有人,包括化学药、生物制品、中药等各类药品的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收集和报告工作。适用于中国境内的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各类企业。 文件要点总结: - 收集渠道广泛:强调持有人需通过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电话投诉、学术文献、互联网等多渠道收集不良反应信息。
- 记录与核实要求:明确要求第一接收人全面记录不良反应信息,并进行核实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报告确认与时限:规定了有效报告的四要素,以及严重不良反应的快速报告时限,强调了报告的及时性。
- 评价与提交:对个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包括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判定及因果关系评价,并规定了报告的提交路径和时限。
- 数据管理:强调了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数据的采集、保存、备份及保密性。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