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周末杂谈】毒性杂质与仿制药企的可怜
出自识林
2019-10-13
人们常说,新药的价格是由疗效决定的,且有堂堂药物经济学作证。但不知什么药物经济学支持新药每年涨价15%[1],且连续多年(只要专利没过期)?要知道,虽然价格年年涨,但药可是从没有变过,而且总是称新药。也许有人会说,苹果手机价格也年年涨啊?但手机可是一年一个型号,功能逐年增加啊。试想,除了有特殊怀旧心理或刻意收集古董的人,谁愿意花一倍的价格去买五年前的手机?!
再看看可怜的仿制药,其价格是由市场竞争决定的。如果觉得近处的“4+7”人为因素太多,远处的美国仿制药市场也好不到哪去。下图显示同一新药的仿制药平均价格与上市仿制药数目的关系[2]。美国法律规定只要仿制药申报符合条件,FDA就得批,不论已经批准了多少。批得越多,售价就越低。按此图,批17个仿制药,等于药价打1折。谁说药监局管不了药价?!
卖低价也就罢了,仿制药企还要承担同样甚至更高的责任。按说,药的安全性应依据临床证据,但在实际上,这通常是对新药而言的。而临床安全问题,除非急性并严重,否则难以看出。仿制药是不做临床试验的,药品安全性问题更多是基于质量而言,甚至是基于容易定量检测的理化属性而推断。人们常说亚硝酸盐(NDMA)对身体有害、致癌,但鲜有直接的临床证据。难怪,很少看到狼吞虎咽吃烟熏火烤食物的人面露难色。但一旦发现仿制药中存在NDMA,那可是大事,产品召回不说,怕还会吃官司。可不,最近欧盟监管部门直言“制造商应对其产品负全责 ,……公司是否完全 了解所生产的产品?”[3]。妙就妙在“全责”和“完全”上,先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
理论上,谁卖药谁负责,确实合情合理合法。但对上市几十年的仿制药,尤其是非处方药(OTC),现如今对杂质的认知与几十年前药品最初上市时相比,可能已有天壤之别了。今天意义上的“完全了解”与当年的“完全了解”恐怕想去甚远。其实,做到也不难,只要仿制药企养一批科学家,持续跟踪杂质研究的国际前沿,并对自己的产品,不论多老,也要鸡蛋里挑骨头。但养这批人及做实验和试验的钱从哪来?也许,这是顶层设计应该考虑的问题?
作者:榆木疙瘩
识林®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 admin@shilinx.com 。
参考资料
[1] AARP PUBLIC POLICY INSTITUTE Rx Price Watch, Figure 1, December 2016.
[2] Lawrence Yu, Lecture at the IPEM Program, Peking University, September 2011.
[3] 识林资讯:亚硝胺杂质事件引发监管部门思考质量范式转变 201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