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
  • 视频
  • 社区
  •  首页
政策法规
  •  国内药监
  •  FDA
  •  EU
  •  PIC/S
  •  WHO
  •  ICH
  •  MHRA
  •  PMDA
  •  TGA
研发注册
  •  概览
  •  监管动态
  •  研究专题
生产质量
  •  概览
  •  监管动态
  •  各国GMP
  •  中国GMP
  •  中国GMP指南
  •  GMP对比
  •  检查缺陷
  •  研究专题
主题词库
  •  主题词库
帮助中心
  •  帮助中心
关于识林
  •  识林介绍
  •  识林FAQs
  •  功能介绍
  •  团队诊断
  •  联系我们
登录
  •  登录
  •  注册
替换
查找内容:
替换为:
全部替换
插入链接
链接网址:
链接显示标题:
请选择网址类型
点我插入链接
插入文件
文件名称:
文件显示标题:
请选择文件类型
点我插入文件
发现错误 发表观点

原文内容

反馈意见

提交 正在提交..... 反馈历史

复制下面的地址分享给好友

确定 正在提交.....
train

你好,

关闭
提交 重做 重新开始 关闭
跳转
  • 新建同级
  • 新建子级
  • 删除
  • 重命名
选择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公开

取消 确定

1. 基本信息
姓名:
企业:
职位:
联系方式:
邮箱:
2. 请在此填写您的问题,我们将优先安排答疑
提交

报名成功!
课程观看链接如下:
请添加课程助理微信,获得更多信息:
确认
确定

  • 知识
  • 视频
  • 社区
  • 政策法规
    • 国内药监
    • FDA
    • EU
    • PIC/S
    • WHO
    • ICH
    • MHRA
    • PMDA
    • TGA
  • 研发注册
    • 概览
    • 监管动态
    • 研究专题
  • 生产质量
    • 概览
    • 监管动态
    • 各国GMP
    • 中国GMP
    • 中国GMP指南
    • GMP对比
    • 检查缺陷
    • 研究专题
  • 主题词库
  • 帮助中心
  • 关于识林
    • 识林介绍
    • 识林FAQs
    • 功能介绍
    • 团队诊断
    • 联系我们
  • 30天免登录

    忘记密码?

识林

【周末杂谈】监管也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首页 > 资讯 > 【周末杂谈】监管也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页面比对

出自识林

【周末杂谈】监管也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周末杂谈
页面比对
笔记

2024-06-09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监管者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不应只是单向的、居高临下的

早年看一部美国电影时,注意到一位高傲的英国绅士在吩咐佣人做事时问:我说清楚了吗?(Did I make myself clear?)而不是问:你听明白了吗?(Do you understand?)两种问法很不同。前者是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是否讲清楚了,不关心对方是否听懂了。

对某些人来说,FDA就有点像上述这位绅士。例如,批准的说明书,从科学和法律角度看,都写的很严谨,具体、深入和全面,但本质上是给专业的医生读的,而不是给大众患者读的。可终究是患者用药,医生只是开药。依法科学监管只是手段,为患者排忧解难,才是FDA的本职工作。

哈佛大学教授Daniel Carpenter关于FDA的专著“权威与信誉(Power and Reputation)”,此处Power译为权威比权力更达意,论述的是FDA的权威如何来自其声誉。若是再往深处想,声誉又来自理解和认同。若是患者都不明白FDA说的是啥,谈何理解和认同。

历史上,FDA是一言堂,金口玉言。政府其它部门、媒体和社会,都对FDA尊重有加。但近年来,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部分媒体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对FDA的成见越来越重。例如,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就很怀疑新冠疫苗,认为背后是政府的阴谋。遗憾的是,FDA的反应有些迟钝,没有充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上个月在华盛顿举行的食品药品法研究院(FDLI)年度大会上,与会人就对FDA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

当人们对种疫苗有顾虑时,简单地说:“不用担心,疫苗是安全的”,是不够的,因为他们的朋友们中,就可能有种疫苗后反应严重的,例如,产生心肌炎的。FDA的生物中心(CBER)副主任Julie Tierney说:‘安全的意思是获益-风险的总体评分是好的,但所有医药品都有副作用,安全性都是相对的’。对于只有中学教育的大众来说,这些“行话”恐怕是难以消除他们的顾虑的。

波士顿大学的Clair Wardle教授指出:社交网络上,抵触疫苗的社群是非常让你“感到温暖的”,让你有参与感和归属感,让你觉得有人倾听你诉说。当你入群时,大家会问候你(how are you?)。相比之下,FDA的“不用担心,疫苗是安全的”就显得冷冰冰的了。至于获益-风险整体评分的说法,更是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似乎在FDA眼中,每个人都只是一个统计数据点。FDA的公众交流,更多是单向的,居高临下的。莫说不理解,不让人不产生反感就不错了。

FDA感到委屈,觉得公众不能用科学和理性的方式,来理解FDA的所说所做。这恐怕是因为FDA不习惯换位思考。两周前的本专栏,曾介绍过时任国家卫生委员会总裁的Marc Boutin先生的话:“患者最需要的不是临床证据(有研究表明,只有不到20%的患者需要),而是想知道亲戚朋友们是如何用药的”。这话是10年前就对FDA说过的。

FDA的大部分专业人员,都是终身制的“公众仆人(public servant)”,都是为公众服务的。交流沟通上出了问题,严格讲来,被服务的公众是没有错的,只能错在FDA。企业就不同了,因为FDA不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与FDA闹矛盾,多数都是吃不了兜着走的,最多也就是暂时赢了一场战役,但最终会输掉整场战争。

在信息交流扁平化、网络化、交互化、全球化、瞬时化的今天,对FDA持怀疑态度、甚至是敌意的人,已经学会利用信息化技术了。FDA理应“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毕竟真理在FDA一边(前提是FDA真是科学理性监管)。但如何做到,那就看FDA的本事了。目前看,不乐观。

作者:榆木疙瘩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取自“https://lib.shilinx.com/wiki/index.php?title=%E3%80%90%E5%91%A8%E6%9C%AB%E6%9D%82%E8%B0%88%E3%80%91%E7%9B%91%E7%AE%A1%E4%B9%9F%E8%A6%81%E9%AD%94%E9%AB%98%E4%B8%80%E5%B0%BA%E3%80%81%E9%81%93%E9%AB%98%E4%B8%80%E4%B8%88”
上一页: FDA_发布两篇生物研究监测(BIMO)检查指南草案,规范电子申报和检查实践
下一页: 【轻松一刻】变更的哪一面?
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
  • 【周末杂谈】疫苗与全球化
  • 【周末杂谈】疫情过后,特事特...
  • 【周末杂谈】疫情之后国际药品...
  • 【周末杂谈】疫苗当先,众人挣...
  • 【周末杂谈】疾病意识宣传与药...
热点新闻
  • 学习 “药典文献汇编” 迎接...
  • ICH 发布新 Q1 稳定性指南...
  • 【直播】25年4月全球法规月报...
  • 国内无菌附录征求意见稿发布,...
  • 国内药政每周导读:工艺验证检...

 反馈意见

Copyright ©2011-2025 shilin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识林网站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650号-2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78号
请登录APP查看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