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周末杂谈】监管也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出自识林
2024-06-09
监管者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不应只是单向的、居高临下的
早年看一部美国电影时,注意到一位高傲的英国绅士在吩咐佣人做事时问:我说清楚了吗?(Did I make myself clear?)而不是问:你听明白了吗?(Do you understand?)两种问法很不同。前者是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是否讲清楚了,不关心对方是否听懂了。
对某些人来说,FDA就有点像上述这位绅士。例如,批准的说明书,从科学和法律角度看,都写的很严谨,具体、深入和全面,但本质上是给专业的医生读的,而不是给大众患者读的 。可终究是患者用药,医生只是开药。依法科学监管只是手段,为患者排忧解难,才是FDA的本职工作。
哈佛大学教授Daniel Carpenter关于FDA的专著“权威与信誉(Power and Reputation)”,此处Power译为权威比权力更达意,论述的是FDA的权威如何来自其声誉。若是再往深处想,声誉又来自理解和认同。若是患者都不明白FDA说的是啥,谈何理解和认同。
历史上,FDA是一言堂,金口玉言。政府其它部门、媒体和社会,都对FDA尊重有加。但近年来,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部分媒体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对FDA的成见越来越重。例如,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就很怀疑新冠疫苗 ,认为背后是政府的阴谋。遗憾的是,FDA的反应有些迟钝,没有充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上个月在华盛顿举行的食品药品法研究院(FDLI)年度大会上,与会人就对FDA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
当人们对种疫苗有顾虑时,简单地说:“不用担心,疫苗是安全的”,是不够的,因为他们的朋友们中,就可能有种疫苗后反应严重的,例如,产生心肌炎的。FDA的生物中心(CBER)副主任Julie Tierney说:‘安全的意思是获益-风险的总体评分是好的,但所有医药品都有副作用,安全性都是相对的’。对于只有中学教育的大众来说,这些“行话”恐怕是难以消除他们的顾虑的。
波士顿大学的Clair Wardle教授指出:社交网络上,抵触疫苗的社群是非常让你“感到温暖的”,让你有参与感和归属感,让你觉得有人倾听你诉说。当你入群时,大家会问候你(how are you?)。相比之下,FDA的“不用担心,疫苗是安全的”就显得冷冰冰的了。至于获益-风险整体评分的说法,更是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似乎在FDA眼中,每个人都只是一个统计数据点。FDA的公众交流,更多是单向的,居高临下的。莫说不理解,不让人不产生反感就不错了。
FDA感到委屈,觉得公众不能用科学和理性的方式,来理解FDA的所说所做。这恐怕是因为FDA不习惯换位思考。两周前的本专栏 ,曾介绍过时任国家卫生委员会总裁的Marc Boutin先生的话:“患者最需要的不是临床证据(有研究表明,只有不到20%的患者需要),而是想知道亲戚朋友们是如何用药的”。这话是10年前就对FDA说过的。
FDA的大部分专业人员,都是终身制的“公众仆人(public servant)”,都是为公众服务的。交流沟通上出了问题,严格讲来,被服务的公众是没有错的,只能错在FDA。企业就不同了,因为FDA不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与FDA闹矛盾,多数都是吃不了兜着走的,最多也就是暂时赢了一场战役,但最终会输掉整场战争。
在信息交流扁平化、网络化、交互化、全球化、瞬时化的今天,对FDA持怀疑态度、甚至是敌意的人,已经学会利用信息化技术了。FDA理应“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毕竟真理在FDA一边(前提是FDA真是科学理性监管)。但如何做到,那就看FDA的本事了。目前看,不乐观。
作者:榆木疙瘩
识林®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