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周末杂谈】质量文化与严格监管
出自识林
2019-12-15
11月24日的周末杂谈“药业生产质量管理的特性:员工与管理层?”刊出后,有两位读者发表了如下评论:“如何打造一个敢说话,说实话不会被穿小鞋的企业文化才是关键”,和“让员工说话首先得有那个能说话的环境。别今天喊你说,明天就让你下辈子见吧”。说的都是实情、现实问题。笔者回复说:“努力将问题摆出来,试图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看待、来刻画,正视问题,讨论问题,也许就是在朝解决问题迈步了。毕竟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几句话说清楚,都能直截了当地解决。”今天的杂谈,就是在这个方向上的探讨。
企业文化也好,质量文化也好,尤其是后者,恐怕已经到了不能不谈的时候了,因为国际上已经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谈论、定义、解释了。话语权的事、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事,恐怕是静等不来的,是要据理力争来的。在不在理,不在声高,不在自己怎么认为,甚至不在公平与否(当然,这要看公平如何定义了)。国际市场上,没人关心你有什么现实问题,历史问题,有什么难处。只能靠知己知彼,按照普遍接受的理念和方式,来据理力争。
这周与一位曾在澳大利亚葡萄酒厂后来在药企工作的专家聊造酒。爱喝红葡萄酒的人可能知道酒用赤霞珠葡萄个头小(比榛子还小)、籽大、皮厚,果肉占比很小。相比之下,食用葡萄个头大,果肉占比大。我问:“既然将果肉中的糖发酵成酒精是造酒的主要步骤之一,为何不用食用葡萄来降低成本?”专家说:“食用葡萄确实果肉多,糖分多,但所含果醋少,造出的酒没有味道。其实,食用葡萄汁有时也被用来勾兑葡萄酒。这是因为澳大利亚法律规定不能在造酒过程中添加水,添加食用葡萄发酵出的葡萄酒不属于加水。当然,这样做也是有限度的,因为法律还规定,添加成分超过10%时,就要在标签上说明,否则也是违法。”从这个对话中,不难看出,这位专家懂法、守法,在此基础上考虑降低造酒成本。试想,若你是 GMP 检查员,与药企在这个层次上对话,你会对其质量文化产生什么印象?
这周还与另外一位朋友讨论了文化与信任的关系。这位朋友说:“信任度高(可以理解为质量文化强)的国家,如瑞士、德国和日本,做事精细、产品质量高。其实,质量的提升容易面临‘收益递减’效应:开始时,一分功夫,一分回报。然后,就会几分功夫,一分回报。最后,就是10分功夫,一分回报。这种质量环境鼓励的是‘差不离儿’的产品,猛一看不错,细瞧发现这儿不行,那儿有毛病。”这种环境,往往是信任度低,质量文化弱的标志。
上周的周末杂谈讨论了“合理监管”,即不要监管过严。其实,监管过严也有其积极的一面。FDA 的作用在某些方面像裁判员,对药品的疗效(质量可以视为对疗效一致性的量度,也可以更广泛地认为包括质和量)做出科学公正的判断,为公众服务。近年来新开发的肿瘤药,有些在延长生存期方面效果有限,但费用增长甚大。孤立地从成本效益角度看,注册批准及医保报销这些药,似乎有所不妥。但从鼓励科技创新、提倡做事精益求精的角度看,严格监管偏爱的是科技先进和质量文化强的企业,有助于推延“收益递减”效应发生、淘汰“差不离儿”的企业。FDA 的使命包括保护公众健康和促进公众健康,其中后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看成是为科技先进和质量文化强的企业“站台的”。FDA的科学高度和监管严格性,是建立和维护其公众和行业信任的基础和手段。这种信任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上的益处,无论是战略上还是战术上,也许都是值得研究探讨的。
作者:榆木疙瘩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 admin@shilinx.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