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周末杂谈】Woodcock 谈未来的药品监管
出自识林
【周末杂谈】Woodcock 谈未来的药品监管
2025-10-19
传统审批所基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不适用于个体化药疗
这周二的识林资讯报道了美国南加州大学发布的、建议FDA监管改革的白皮书,及FDA前任局长Scott Gottlieb医学博士和药品监管负责人Janet Woodcock医学博士的相关评论。有些令人意外的是这篇资讯的阅读量不高,才400多一点。也许是因为近来中美商贸的困境,大家不那么关注FDA了。也许是不熟悉美国的从政体系,以为大学和退休官员的言行无足轻重。这些都可以理解,但也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中美商贸的困境,无论是对卖成品、卖服务、还是卖青苗的企业来说,都令人扫兴。而且,未来事态恐怕会恶化。因此,不如关注出口可能性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监管。但纵观全球,FDA在监管方面的影响(当然,假设其目前的混乱状态不会持久)一时难被削弱。与我国相似,既有规模研制能力又有规模市场的国家,世上只有美国。药监既是用药安全的卫士,又是药业进步的推手。我国药业要想走到世界前列,最值得关注的全球药监动向,理应还是FDA。
不同于我国,美国的从政体系是旋转门。Gottlieb 早在30岁时就担任FDA局长高级顾问,33岁任副局长,35岁离任后加入投资公司,45岁回来任局长,47岁离任后加入辉瑞董事会。他现才53岁,仍与政企保持密切关系。Woodcock虽已77岁高龄,但对FDA近代药品监管的影响和认知,恐无人可比。朝野上下、里里外外,对她都甚为尊重。相比之下,现任FDA局长Marty Makary医学博士,无从政经验,从大学教授、外科医生,一步直掌FDA。
FDA官员,在任时说话谨慎,离任后说话随意,反映其真实看法和真知灼见。这次Woodcock的评论尤其如此。白皮书给出的6条建议,虽具体实用,但不如Woodcock的评论有见地。现摘要白皮书发布会上Woodcock的部分现场评论如下,其中不乏发人深省的说法。供参考。
- 白皮说的不够深刻。FDA需要激进的改革(radical changes)。现有监管本质上是基于适用于广泛人群的小分子药品的。未来的药物疗法,例如对罕见病的细胞和基因治疗,越来越多个性化。传统监管审批所基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不再适用。
- 当药效足够显著时,RCT就不需要了。药监局盲目地信奉RCT。所谓I、II、III期临床试验,都是FDA造出来的(made up),非《药品法》硬性要求。(笔者感觉说的即直观,又在理)
- FDA需要一个基于过程(process-based)、而不是基于产品(product-based)的审批标准和方法。FDA并未在这方面提出什么好想法。(笔者的理解是,例如:对核酸疫苗,在疫情紧急情况下,随着病毒的不断演化,新的核酸疫苗可以很快开发,但其RCT验证却需很长时间。若FDA的批准是基于研制过程或平台而不是基于具体核酸片段的,则批准就快多了)
- FDA雇员将大量精力浪费在文书处理而不是思考审评问题上,部分原因是怯于过分的法律担责压力。FDA应该考虑采用新的人员配置模式。
- 依法定规是FDA的职责,但制定指南就不一定非得是FDA的事了,行业可自行制定。《药品法》没说不能这样做。行业已经养成的等待FDA制定指南的习惯,应改。
识林-榆木疙瘩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