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PMDA 进一步澄清生物类似药豁免日本人群数据
出自识林
PMDA 进一步澄清生物类似药豁免日本人群数据
2025-10-08
9月底,日本PMDA发布了一份《关于在确认生物类似药与原研生物制品可比性中日本人群数据的处理的早期考虑》,旨在补充其在2024年1月发布的问答文件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澄清当前监管视角下处理日本人群数据以确认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相似性的原则。
日本曾要求至少进行一项包含日本受试者的临床试验,以确认药代动力学(PK)等效性或疗效等效性,从而评估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的相似性。但PMDA认识到,同样需要论证相似性的化学仿制药就没有纳入日本人群的强制要求,因此PMDA修订了上述问答文件,明确了在原则上,针对生物类似药,若种族因素被认为对临床试验结果无影响,可将非日本受试者临床试验数据外推至日本受试者。
此次早期考虑文件进一步阐述了处理日本人群数据的原则。若申请人提交非日本受试者临床试验数据寻求批准,需从以下方面解释种族因素对临床试验结果无影响。
- 首先,需解释产品对内在种族因素和外在种族因素的敏感性。内在种族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理病理因素和药物特性等;外在种族因素包括医疗实践环境等社会因素。申请人应参考相关文献,结合原研药数据,讨论产品对种族因素的敏感性。例如,若产品在海外临床试验中已涵盖多种族、地区和不同体重范围的患者,可基于这些数据讨论种族因素。
- 其次,需基于原研药临床试验数据或上市后数据的亚组分析,解释种族因素是否会影响日本与非日本受试者在药代动力学、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结果差异。
- 此外,还需评估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的质量属性差异。若有差异,需基于文献解释该差异是否会因种族因素导致日本与非日本受试者在药代动力学、疗效和安全性(包括免疫原性)方面存在差异。
文件末尾还附有一份表格,列出产品特性对种族因素的敏感性分类。例如,药代动力学线性、药效学曲线平坦、治疗剂量范围宽等情况被认为对种族因素不敏感;反之则敏感。其他如代谢途径、遗传因素、生物利用度、蛋白结合潜力、药物相互作用潜力、BMI 和体重影响等方面也进行了敏感性分类。
不过,PMDA还是强调,这份文件是原则性的,针对具体生物类似药时仍需个案处理,并且建议申办方早日与PMDA沟通。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识林曾多次报道近年来各国药监对于生物类似药的监管导向,逐步简化临床要求,更多依赖药学比对。
识林-实木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适用岗位: - 注册(RA):必读。需理解文件中关于生物类似药在日本数据的处理原则,以便在注册申请中正确解释种族因素对临床试验结果的影响。
- 临床(Clin):必读。需根据文件指导临床试验设计,确保能够合理外推非日本受试者数据至日本受试者。
- 研发(R&D):必读。需考虑种族因素对生物类似药的内在和外在影响,以及质量属性的差异。
工作建议: - RA:在注册申请中,明确解释为何种族因素不影响临床试验结果,并提供支持数据。
- Clin:在设计临床试验时,考虑种族因素,并在必要时进行亚组分析。
- R&D:在产品开发阶段,评估种族因素对产品内在和外在属性的影响,并在必要时调整产品特性。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生物制品类型的生物类似药,针对日本市场,由日本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局(PMDA)发布,适用于Biotech及大型药企。 文件要点总结: 本文明确了在日本开发生物类似药时,对于确认生物类似药与原生物制药的可比性,日本数据的处理原则。首先,强调了至少需要一项临床试验(药代动力学或疗效等效性)包含日本受试者,以评估生物类似药的可比性。然而,基于种族因素对临床试验结果无影响的考虑,允许将非日本受试者的数据外推至日本受试者。申请人需从内在和外在种族因素的角度解释为何种族因素不影响临床试验结果,并基于原生物制药的亚组分析和质量属性差异来支持其解释。此外,还应考虑产品在不同种族/地区使用的数据,以及体重范围广泛的患者数据,以讨论种族因素。本文提供了关于种族因素对生物类似药影响的表格,以及相关ICH指南作为参考,强调了与PMDA早期咨询的重要性。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