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资讯公开
>
FDA改造自身的质量监管文化
出自识林
2015-10-09 识林
美国FDA药品监管负责人,药品审评与研究中心(CDER)主任Woodcock医学博士10月5日在华盛顿举行的FDA-PQRI推进药品质量大会的主题发言中再次强调:成立药品质量办公室(OPQ)的目的是改造FDA自身的药品质量监管文化。这已经是笔者今年第二次听到Woodcock提改造自身文化了。第一次是今年4月在巴尔的摩市召开的ISPE质量量度峰会上。
很多人认为FDA的药品质量监管的理念是最科学的,FDA的GMP检查官总体上看是最讲科学的、最容易与其理论的。但FDA却想改造其自身的药品质量监管文化。这里文化的含义是想事和做事的习惯。
Woodcock指出:药品质量的监管是:(1)基于科学的,(2)由有素养(properly trained)的人来做的,(3)始终贯穿风险分析的方法。她进一步说:药品质量审评和GMP检查的是专家的行为 (expert activity),是专家的思考过程 (thinking process)。重要的不是单纯的查看资料文档 (checking docs),而是思考潜在的风险在哪里,对药品疗效有何影响。
这些话单独拿出来读,似乎平淡。但若是与讲演的场合、上下文、尤其是一些时有发生的事结合起来看,就显得相当坦诚和尖锐了。具体讲就是FDA鼓励、甚至要求药业运用风险分析的方法来管理药品质量,但一些CMC审评官和GMP检查官自己反而不用风险分析方法。
例如,有些CMC审评官对企业的注册申报材料提出过分的要求,索要过多有关非关键变量的CMC数据,尽管企业已经明确告说明这些非关键变量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不大。再例如,FDA鼓励企业与其主动探讨生产中的质量管理问题。可是一旦企业真这样做了,有些GMP检查官反而抓住把柄,给企业483。
为何会发生这些本不该发生的事呢?原因可以很多,但如下两条可能是关键。一是CMC审评官或GMP检查官的科学素养不够,难以通过科学考量来判断配方、工艺、生产或质量管理问题的潜在风险,即“看不透”。二是不愿意担责任,揪住一些细节不放,不批准药品上市,或禁止企业生产,但却可能影响药品的市场供应,即“不知轻重”。
其实,早在本世纪初,Woodcock就开始推动FDA采用风险分析的思维方式,鼓励企业质量创新,多给企业一些自由,这是FDA于2004年出台“21世纪药品cGMP -- 基于风险的方法”(Pharmaceutical cGMPS for the 21st Century — A Risk-Based Approach)的背景。但在实际操作层面,FDA在加强自身风险意识方面的进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这可能是今年1月,FDA在经过两年的筹备后,成立药品质量办公室的背景。
近1200人的药品质量办公室,是药品审评与研究中心人数最多的办公室(超过新药办公室),集CMC审评、GMP审评、上市后质量监管等多项功能为一体。Woodcock希望通过集中统一管理,改造FDA药品质量监管的文化,真正落实科学监管和风险意识。FDA的成功将是全球药业和患者的福音。
作者:识林-红杉
识林®www.shilinx.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admin@shilinx.com
|